[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廢棄二灰碎石細骨料制備混凝土預制砌塊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7071.7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4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朱志鐸;張杰;霍王文;康轉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4B7/26;C04B18/16;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爾東 |
| 地址: | 21118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廢棄 碎石 骨料 制備 混凝土 預制 砌塊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廢棄二灰碎石細骨料制備混凝土預制砌塊的方法,將道路中的二灰碎石拆除廢料進行破碎,篩分選取獲得再生細骨料;篩分后的再生細骨料、粉煤灰、礦渣和MgO均勻混合形成攪拌物;向水玻璃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以及水,攪拌至氫氧化鈉固體溶解形成混合堿激發劑;將混合堿激發劑加入攪拌物中,攪拌形成地聚合物砂漿;將攪拌形成的地聚合物砂漿注入混凝土預制砌塊模具,接著振動熱壓固化成型,靜置后脫模,獲得地聚合物砌塊坯體;對地聚合物砌塊坯體進行蒸汽養護以及自然養護;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還可根據實際需要,選用不同的模具將地聚合物砂漿制成不同類型及用途的砌塊(如護坡磚、路面磚等),且養護周期較短,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廢棄二灰碎石細骨料制備混凝土預制砌塊的方法,屬于再生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許多公路進入改擴建時期,工程固體廢料的產生也越來越多,廢料長期堆積不僅造成砂石資源的浪費,還會使有害物質滲入到地下,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產生的粉塵顆粒懸浮于空氣中也會影響空氣質量,危害人體健康。對于道路基層中的廢棄二灰碎石目前主要用于基層冷再生,但由于冷再生施工過程中原基層廢舊混合料中的再生細骨料含泥量較高,所以再生細骨料的利用率較低,如何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再生細骨料,節約砂石資源,減少廢棄舊料對環境的污染,已成為目前提升舊路二灰碎石原基層廢舊混合料利用率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廢棄二灰碎石細骨料制備混凝土預制砌塊的方法,節約了制作砌塊的成本,同時又拓寬了二灰碎石細骨料的應用范圍。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利用廢棄二灰碎石細骨料制備混凝土預制砌塊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道路中的二灰碎石拆除廢料進行破碎,篩分選取獲得再生細骨料,作為混凝土預制砌塊骨料;
第二步,將篩分后的再生細骨料、粉煤灰、礦渣和MgO均勻混合形成攪拌物,其中再生細骨料、粉煤灰、礦渣和MgO的質量份數比為111.1-171.4:50:5-10:1.5-4.5;
第三步,稱取質量份數為30.0-62.5份的水玻璃,向水玻璃中加入質量份數為5.2-9.0份的氫氧化鈉固體以及質量份數為00.0-22.7份的水,攪拌至氫氧化鈉固體溶解并冷卻至室溫,形成混合堿激發劑;
第四步,將混合堿激發劑加入攪拌物中,攪拌形成地聚合物砂漿;
第五步,將攪拌形成的地聚合物砂漿注入混凝土預制砌塊模具,接著振動熱壓固化成型,經過靜置16-24小時后脫模,獲得地聚合物砌塊坯體;
第六步,將地聚合物砌塊坯體進行蒸汽養護;
第七步,蒸汽養護后進行自然養護,在自然養護期間采用人工或者機械噴灑方式進行噴水,持續若干天后得到地聚合物砌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一步中,篩分選取的再生細骨料粒徑范圍在0.00mm≦D4.75m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一步中,獲取的再生細骨料含泥量小于3.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二步中,加入的礦渣活性指數≧75%,燒失量<3.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三步中,水玻璃的固含量為35.8%,其中水玻璃中SiO2的質量分數為27.28%,Na2O的質量分數為8.52%,波美度為39°,比重范圍為1.370-1.375,模數范圍為3.1-3.4;
氫氧化鈉固體純度≧99%;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四步中,混合堿激發劑加入攪拌物中攪拌的時間為3-5分鐘;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第五步中,振動熱壓固化成型時,振動頻率為4000-4500次/min,振動時間為60s,成型壓力為40k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707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