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67049.2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00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肖敏;李鋼;李振明;張中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13/02 | 分類號: | A61F13/02;A61M1/00;A61B5/00;A61M35/00;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吳紹群 |
| 地址: | 265200 山東省煙***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視 智能 創面 監測 修復 系統 | ||
1.一種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閉覆蓋患者創面的創面修復裝置,和安裝于所述創面修復裝置中的監測裝置;
所述創面修復裝置包括半球狀的殼體,和位于所述殼體內側的敷料主體;
所述監測裝置包括:
溫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微型攝像頭,安裝于所述殼體內側,分別用于采集所述殼體內的溫濕度信息、壓力信息和第一圖像信息;
內窺鏡探頭,安裝于所述敷料主體的底部,用于采集創面處的第二圖像信息;
控制器模塊、無線傳輸模塊、智能終端模塊和后臺服務器模塊,所述控制器模塊用于接收溫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微型攝像頭和內窺鏡探頭所采集的信息,并將采集的信息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輸至智能終端模塊,所述智能終端模塊包括智能手機或智能平板電腦,用于展示至少一個控制器模傳輸的信息,并把信息上傳至后臺服務器模塊存儲;
所述敷料主體的中部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支撐桿,所述殼體通過所述支撐桿與所述敷料主體連接,并且在裝配狀態下,至少部分所述支撐桿位于所述殼體的外側;
所述敷料主體包括兩層醫用泡沫敷料層,和夾持在兩層醫用泡沫敷料層之間的半透膜水囊,所述支撐桿的桿體沿其自身延伸方向設有進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進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分別與所述半透膜水囊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的桿體沿其自身延伸方向還設有貫通的給藥通道,所述給藥通道與給藥管連接,所述給藥管通向位于半透膜水囊下層的醫用泡沫敷料層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的桿體沿其自身延伸方向還設有貫通的負壓引流通道,所述負壓引流通道與導流管連接,所述導流管通向位于半透膜水囊下層的醫用泡沫敷料層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的桿體沿其自身延伸方向還設有貫通的內窺鏡探頭通道,所述內窺鏡探頭通道通向醫用泡沫敷料層底部的創面處。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泡沫敷料層的材質為聚氨酯或聚乙烯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支撐網架層和單向透氣層,所述單向透氣層依附于所述支撐網架層的外側,所述支撐網架層采用柔性的醫用金屬材質;
所述殼體還包括粘貼層,用于將所述創面修復裝置粘貼固定在創面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架層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敷料主體1-3c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視的智能創面監測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濕度傳感器和所述壓力傳感器位于所述支撐網架層的內側底端,所述微型攝像頭位于所述支撐網架層的內側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704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