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6754.0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61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會見;李紅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會見;李紅霞 |
| 主分類號: | E02B3/02 | 分類號: | E02B3/02;E02B1/00;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蘭鋒盛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羅炳鋒 |
| 地址: | 466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 工程施工 河床 導流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包括導流屏裝置,導流屏裝置設置有前后兩個屏墻結構,導流屏裝置的前屏墻結構背面設置有氣除沙排雜裝置,導流屏裝置的前屏墻結構和后屏墻結構底部之間設置有調節輸沙裝置;導流屏裝置包括屏墻,屏墻的內部設置有充沙槽,調節輸沙裝置包括側架桿,兩個側架桿中至少一個的末端設置有調節用螺釘孔結構,兩個側架桿之間設置有斜架桿,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設備技術領域。該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使用時無需提前設置圍堰,具有設置方便、復用率高、靈活可調的特點,安裝和拆卸不會造成水質污染,可解決現有的很多導流屏裝置設置繁瑣、復用率低、不可調節、拆除后污染大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
背景技術
施工導流,是指在修筑水利水電工程時,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保持在干地上施工,用圍堰來維護基坑,并將水流引向預定的泄水建筑物泄向下游的工程措施。施工導流是水利工程施工,特別是修建閘壩工程所特有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分為全段圍堰法和分段圍堰法。
控制引導水流方向以形成人工環流防止泥沙淤積的工程設施,又稱導流屏。導流裝置可分為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根據導流裝置在水流中設置的深度不同,又可分為底層和表層兩種。底層導流裝置固定在河底上,靠改變底流的運動方向引起人工環流,如導沙坎、攔河潛壩等。表層導流裝置有固定式的,也有活動式的,也可根據具體情況,使之漂浮固定在合適的位置上。
現有的很多導流屏裝置需要圍堰后才能設置,設置繁瑣、復用率低、不可調節,且在拆除后,遺留的廢料會對流域的水質造成較長時間的不良影響。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以解決現有的很多導流屏裝置設置繁瑣、復用率低、不可調節、拆除后污染大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包括導流屏裝置,導流屏裝置設置有前后兩個屏墻結構,導流屏裝置的前屏墻結構背面設置有氣除沙排雜裝置,導流屏裝置的前屏墻結構和后屏墻結構底部之間設置有調節輸沙裝置;
導流屏裝置包括屏墻,屏墻的內部設置有充沙槽,導流屏裝置通過以合適的傾斜角度設置在待施工流道而具有常規導流屏的基本功能,即抑制和消除轉彎流道水體中的橫向環流和螺旋流,或者主動制造橫向環流和螺旋流以改變水流趨勢,充沙槽的設置,使得該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導流結構的設置和運輸具有更大的便利性;
調節輸沙裝置包括側架桿,側架桿的數量設置為兩個,兩個側架桿中至少一個的末端設置有調節用螺釘孔結構,兩個側架桿之間設置有斜架桿。
優選的,充沙槽的內部設置有滯留板,上下相鄰滯留板之間設置為反向傾斜形式,各滯留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摩擦紋,各屏墻的頂部設置有屏頂蓋,各屏墻的同一側設置有導流曲塊,當充沙槽充滿沙時,滯留板以及其上表面設置的摩擦紋可以削弱各層沙對下層的壓力,阻止充沙槽中的沙產生滑動和泄露,圓滑的屏頂蓋可起到整流作用,導流曲塊的引導可使局部來流逆橫向環流運動。
優選的,各屏墻的底部設置有屏底蓋,屏底蓋的后緣設置有多功能齒塊,多功能齒塊的之間橫向開設有滯留槽,各屏墻的底部左右雙側設置有雙接頭底座,屏底蓋與屏墻的底部之間幾乎沒有縫隙,阻止充沙外泄,當水底亂流沖擊屏墻使之產生意外移動時,多功能齒塊被動嵌入河底更深,且屏底蓋順流移動時會將少量泥沙鏟入充沙槽中,產生自充沙效果,滯留槽使得河底泥沙與多功能齒塊的結合更加緊密。
優選的,氣除沙排雜裝置包括主輸氣管,主輸氣管的數量設置為兩個,兩個主輸氣管連通有支路氣管,各支路氣管的頂部和底部各自設置有單向氣閥,除沙排雜裝置可以吹除泥沙并驅除多種雜質廢料,同時還能使水底局部富氧,主輸氣管通過外部設備從大氣引入潔凈空氣,設置在支路氣管上部和下部的單向氣閥可以確保氣流方向和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會見;李紅霞,未經劉會見;李紅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67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