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于SMC模壓的蒸汽裝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65291.6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247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袁春;孫明周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美赫家居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46 | 分類號: | B29C70/46;B29C70/54;B29C3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11399 | 代理人: | 趙銀萍 |
| 地址: | 2239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smc 模壓 蒸汽 裝置 使用方法 | ||
1.一種利用于SMC模壓的蒸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單元(1);
下模單元(2),所述下模單元(2)適配上模單元(1)設置;
蒸汽供熱單元(3),所述蒸汽供熱單元(3)分別與上模單元(1)和下模單元(2)連接;
回水單元(4),所述回水單元(4)分別與上模單元(1)和下模單元(2)連接;
所述蒸汽供熱單元(3)包括:
蒸汽總管路(31),所述蒸汽總管路(31)上沿蒸汽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第一高溫截止閥、第一減壓閥、以及第二高溫截止閥;
蒸汽分管路(32),兩個所述蒸汽分管路(32)連接于所述蒸汽總管路(31)上,所述蒸汽分管路(32)上沿蒸汽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第一手動球閥、第二減壓閥;
蒸汽軟管(33),六個所述蒸汽軟管(33)三三一組分別與蒸汽分管路(32)連接,其中三個所述蒸汽軟管(33)與上模單元(1)連接,其中另三個所述蒸汽軟管(33)與下模單元(2)連接,所述蒸汽軟管(33)上安裝有第三高溫截止閥;
所述回水單元(4)包括:
回水軟管(41),六個所述回水軟管(41)三三一組,其中三個所述回水軟管(41)與上模單元(1)連接,其中另三個所述回水軟管(41)與下模單元(2)連接,所述回水軟管(41)上安裝有第四高溫截止閥;
回水分管路(42),所述回水分管路(42)設有兩個,所述回水軟管(41)遠離上模單元(1)端與其中一個所述回水分管路(42)連接,所述回水軟管(41)遠離下模單元(2)端與其中另一個所述回水分管路(42)連接,所述回水分管路(42)沿回水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第二手動球閥、疏水閥、第三手動球閥,所述回水分管路(42)上連接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安裝有電動球閥,所述旁通管路一端位于第二手動球閥和疏水閥之間,所述旁通管路另一端位于疏水閥和第三手動球閥之間;
回水總管路(43),所述回水分管路(42)連接于回水總管路(43)上,所述回水總管路(43)上沿回水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觀望鏡和第五高溫截止閥;
蓄水池(44),所述回水總管路(43)連接于蓄水池(44)內;
所述下模單元(2)包括:
下模頂升座(21),所述下模頂升座(21)安裝于模溫機上;
固定槽(22),所述固定槽(22)開設于所述下模頂升座(21)頂端;
豎槽(23),兩個所述豎槽(23)對稱開設于所述固定槽(22)內壁上;
滑塊(24),所述滑塊(24)滑動連接于所述豎槽(23)內;
第一彈簧(35),所述第一彈簧(35)設于所述豎槽(23)內,所述第一彈簧(35)一端與所述滑塊(24)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5)另一端與所述豎槽(23)內壁連接;
支撐板(25),所述支撐板(25)位于所述固定槽(22)內,所述支撐板(25)固定連接于兩個所述滑塊(24)之間;
動力室(26),所述動力室(26)設于所述下模頂升座(21)內;
驅動電機(27),所述驅動電機(27)安裝于所述動力室(26)內;
第一轉軸(28),所述第一轉軸(28)橫向設于所述動力室(26)內,所述第一轉軸(28)安裝于所述驅動電機(27)輸出端;
上傳動室(29),兩個所述上傳動室(29)以固定槽(22)為中心對稱設于所述下模頂升座(21)內,所述上傳動室(29)位于動力室(26)上方;
下傳動室(20),兩個所述下傳動室(20)以固定槽(22)為中心對稱設于所述下模頂升座(21)內,所述下傳動室(20)位于所述上傳動室(29)下方;
抵塊安裝槽(34),兩個所述抵塊安裝槽(34)對稱開設于所述固定槽(22)內壁上,所述抵塊安裝槽(34)位于所述豎槽(23)上方;
楔形抵塊(36),所述楔形抵塊(36)安裝于所述抵塊安裝槽(34)內;
第二轉軸(37),所述第二轉軸(37)一端伸入上傳動室(29)內,所述第二轉軸(37)另一端伸入動力室(26)內;
第一斜齒輪(38),一對嚙合的所述第一斜齒輪(38)設于所述動力室(26)內,其中一個所述第一斜齒輪(38)安裝于第一轉軸(28)上,其中另一個所述第一斜齒輪(38)安裝于第二轉軸(37)上;
轉動齒輪(39),所述轉動齒輪(39)位于所述上傳動室(29)內,所述轉動齒輪(39)安裝于所述第二轉軸(37)上;
環槽,所述環槽以第二轉軸(37)為中心周向開設于所述轉動齒輪(39)底端;
T型滑塊(46),所述T型滑塊(46)滑動連接于所述環槽內;
第一傳動齒條(47),所述第一傳動齒條(47)一端伸入上傳動室(29)內,并與所述T型滑塊(46)連接,所述第一傳動齒條(47)另一端伸入下傳動室(20)內;
卡塊安裝槽(30),所述卡塊安裝槽(30)開設于所述豎槽(23)槽底端,所述卡塊安裝槽(30)靠近下傳動室(20)設置;
楔形卡塊(45),所述楔形卡塊(45)安裝于所述卡塊安裝槽(30)內;
第二彈簧(49),所述第二彈簧(49)設于所述卡塊安裝槽(30)內,所述第二彈簧(49)一端與所述卡塊安裝槽(30)槽底端連接,所述第二彈簧(49)另一端與所述楔形卡塊(45)連接;
卡口,所述卡口開設于所述滑塊(24)上,所述卡口適配楔形卡塊(45)設置;
第二傳動齒條(48),所述第二傳動齒條(48)一端伸入卡塊安裝槽(30)內,并穿設所述第二彈簧(49)與所述楔形卡塊(45)連接,所述第二傳動齒條(48)另一端伸入下傳動室(20)內;
第三轉軸(40),所述第三轉軸(40)安裝于所述下傳動室(20)內;
第一傳動齒輪(51)、第二傳動齒輪(52),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1)和第二傳動齒輪(52)同軸安裝于所述第三轉軸(40)上,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1)與第一傳動齒條(47)嚙合,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2)與第二傳動齒條(48)嚙合;
壓塊安裝槽(53),所述壓塊安裝槽(53)開設于所述上傳動室(29)內壁遠離抵塊安裝槽(34)端;
壓塊,所述壓塊安裝于所述壓塊安裝槽(53)內;
豎板(54),所述豎板(54)豎直設于所述上傳動室(29)內,所述豎板(54)靠近壓塊安裝槽(53)設置,且所述豎板(54)與壓塊連接;
第三彈簧(55),所述第三彈簧(55)設于所述上傳動室(29)內,所述第三彈簧(55)一端與所述豎板(54)靠近壓塊端連接,所述第三彈簧(55)另一端與所述上傳動室(29)內壁連接;
第三傳動齒條(56),所述第三傳動齒條(56)一端伸入抵塊安裝槽(34)內,并與所述楔形抵塊(36)連接,所述第三傳動齒條(56)另一端伸入上傳動室(29)內,并與所述豎板(54)連接,所述第三傳動齒條(56)適配轉動齒輪(39)設置;
繩體(57),所述繩體(57)一端伸入壓塊安裝槽(53)內,所述繩體(57)另一端穿設下傳動室(20)、伸入卡塊安裝槽(30)、并穿設所述第二彈簧(49)與所述楔形卡塊(45)連接;
支撐塊(58),所述支撐塊(58)安裝于所述固定槽(22)內;
斜臺,兩個所述斜臺對稱開設于所述支撐塊(58)側端靠近底端位置,所述斜臺適配所述楔形抵塊(36)設置,所述支撐塊(58)側端靠近底端呈收口式設置;
模具加熱板(59),所述模具加熱板(59)安裝于所述支撐塊(58)頂端,蒸汽軟管(33)和回水軟管(41)均與模具加熱板(59)連接;
升降傳動室(50),兩個所述升降傳動室(50)以固定槽(22)為中心對稱設于所述下模頂升座(21)內,所述升降傳動室(50)連通于固定槽(22)內,所述升降升降傳動室(50)位于上傳動室(29)上方,所述第二轉軸(37)遠離第一斜齒輪(38)端伸入升降傳動室(50)內;
動力箱(61),所述動力箱(61)安裝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所述動力箱(61)靠近固定槽(22)端呈敞口設置;
輸送輥(62),兩個所述輸送輥(62)安裝于所述動力箱(61)內,部分所述輸送輥(62)露出敞口設置;
摩擦輸送帶(63),所述摩擦輸送帶(63)套設于兩個所述輸送輥(62)上;
連接臂(64),兩個所述連接臂(64)呈平行設置,所述連接臂(64)一端鉸接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壁上,所述連接臂(64)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動力箱(61)上;
第四彈簧,所述第四彈簧一端與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壁連接,所述第四彈簧另一端與所述連接臂(64)遠離動力箱(61)端連接;
齒條安裝槽,所述齒條安裝槽開設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壁上;
第四傳動齒條(65),所述第四傳動齒條(65)通過第五彈簧安裝于所述齒條安裝槽內,所述第四傳動齒條(65)抵設于所述動力箱(61)靠近連接臂(64)端;
離心盤(66),所述離心盤(66)安裝于所述第二轉軸(37)上;
離心槽,多個所述離心槽周向開設于所述離心盤(66)上;
離心楔形塊(67),所述離心楔形塊(67)通過第六彈簧安裝于所述離心槽內,所述離心楔形塊(67)適配第四傳動齒條(65)設置;
第四轉軸(68),所述第四轉軸(68)安裝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所述第四轉軸(68)位于第四傳動齒條(65)下方;
第二斜齒輪(69),一對嚙合的所述第二斜齒輪(69)設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其中一個所述第二斜齒輪(69)安裝于第四轉軸(68)上,其中另一個所述第二斜齒輪(69)安裝于第二轉軸(37)上;
帶輪(60),兩個帶輪(60)設于所述升降傳動室(50)內,其中一個所述帶輪(60)安裝于第四轉軸(68)上,其中另一個所述帶輪(60)位于所述動力箱(61)側端,并與其中一個所述輸送輥(62)連接;
傳動帶(71),所述傳動帶(71)套設于兩個所述帶輪(60)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美赫家居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美赫家居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529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手部姿態估計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