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去除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OD的裝置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4679.4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87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肖玉嶺;張爐青;竇志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飛源化工有限公司;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C02F103/38;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63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去除 聚三氟氯乙烯 水中 cod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去除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OD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廢水池、廢水輸送泵、過濾器、微孔過濾器、雙氧水計量罐、雙氧水計量泵、微混合器、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多相流泵、高鐵酸鉀溶液計量罐、高鐵酸鉀溶液計量泵、微反應器、中間水池、中間水池提升泵、活性炭吸附裝置、氣液接觸冷卻器、回用水池、空壓機;
所述的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內設置有進水管通道;
所述的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上端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與空壓機連接,出氣口與多相流泵連接,出氣口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與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內的進水管通道連接,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內的進水管通道與多相流泵連接;
所述的廢水池通過廢水輸入泵依次與過濾器和微孔過濾器連接;
所述的微混合器分別與微孔過濾器和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連接,并通過雙氧水計量泵與雙氧水計量罐連接;
所述的微反應器下端分別連接多相流泵和高鐵酸鉀溶液計量泵,高鐵酸鉀溶液計量泵連接高鐵酸鉀溶液計量罐,微反應器上端與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的下端連接;
所述的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上端設置有出水口與中間水池連接,中間水池通過中間水池提升泵與活性炭吸附裝置連接,活性炭吸附裝置依次連接氣液接觸冷卻器和回用水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器為氣動自清洗過濾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設置有微波發生器、紫外燈電源、微波無極紫外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的微波無極紫外燈,主要產生波長254nm和185nm的紫外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器孔徑為30μm,微孔過濾器的孔徑為0.1μm;所述的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內填充有聚丙烯階梯環填料。
6.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去除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聚三氟氯乙烯廢水排入廢水池,在廢水池中通過沉降方法使部分聚三氟氯乙烯樹脂顆粒沉淀下來,然后通過廢水輸送泵將廢水從廢水池運送至過濾器中進行初步過濾,過濾后的廢水進入微孔過濾器進行再次過濾,再次過濾后的廢水進入微混合器與通過雙氧水計量泵泵入的源于雙氧水計量罐中的雙氧水混合;
(2)步驟(1)微混合器中廢水和雙氧水的混合物進入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中,同時給微波無極紫外UV燈管降溫用的壓縮空氣及所產生的臭氧一并進入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中,進行UV光解協同微波、雙氧水、臭氧對廢水中的COD進行超級氧化;
(3)步驟(2)中超級氧化處理后的廢水通過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的出水口溢流到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進水管道中,并通過該進水管道進入到多相流泵中,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未反應的氣體也通過微波無極紫外UV光解廢水凈化器上端的出氣口進入多相流泵中,共同進入微反應器中,同時高鐵酸鉀溶液計量罐中的高鐵酸鉀通過高鐵酸鉀溶液計量泵也進入到微反應器中,進一步氧化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0D,經微反應器處理后的廢水從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下端口進入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中,并通過連續式超級氧化二級反應器上端出水口溢流進入中間水池,
(4)步驟(3)中間水池中的廢水經中間水池提升泵進入到活性炭吸附裝置中,吸附少量剩余COD,然后經氣液接觸冷卻器降溫至25?35℃后進入回用水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去除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三氟氯乙烯廢水為懸浮法聚三氟氯乙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去除聚三氟氯乙烯廢水中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給微波無極紫外UV燈管降溫用的壓縮空氣的流量為2~4m3/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飛源化工有限公司;濟南大學,未經淄博飛源化工有限公司;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467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