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及非水系二次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4580.4 | 申請日: | 2014-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0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長山大悟;布施亨;近藤壽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4/13 | 分類號: | H01M4/13;H01M4/133;H01M4/36;H01M4/38;H01M4/48;H01M4/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系 二次 電池 負極 材料 | ||
1.一種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含有:
(1)含有0.5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的硅元素的復合碳粒子A、以及
(2)由石墨粒子C與非晶質碳復合化而成的非晶質復合石墨粒子B,在其拉曼光譜中,將1580cm-1附近的最大峰PA的強度IA與1360cm-1附近的最大峰PB的強度IB的強度比IB/IA設為拉曼R值時,拉曼R值為0.2以上且0.6以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還含有天然石墨粒子D。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石墨粒子C為球形化天然石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是含有選自Si和SiOx中的至少一種的復合碳粒子,且0<x<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具有鱗片狀石墨折疊而成的結構,且Si化合物的粒子存在于該折疊的結構內的間隙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中的非晶質復合石墨粒子B的質量比例為10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的體積基準平均粒徑(d50)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非晶質復合石墨粒子B的體積基準平均粒徑(d50)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的BET比表面積為0.1m2/g以上且40m2/g以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在拉曼光譜中,將1580cm-1附近的最大峰PA的強度IA與1360cm-1附近的最大峰PB的強度IB的強度比IB/IA設為拉曼R值時,所述復合碳粒子A的拉曼R值為0.05以上且1以下。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的振實密度為0.5g/cm3以上且1.3g/cm3以下。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碳粒子A的DBP吸油量為30ml/100g以上且65ml/100g以下。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其中,所述非晶質復合石墨粒子B的DBP吸油量為30ml/100g以上且65ml/100g以下。
14.一種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其具備集電體、和形成在所述集電體上的活性物質層,其中,所述活性物質層含有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
15.一種非水系二次電池,其具備正極、負極和電解質,其中,所述負極為權利要求14所述的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化學株式會社,未經三菱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458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