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63359.7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19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孫貽超;蘇志龍;馮輝;賈曉晨;張軍港;趙明新;盧瑞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設計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3/10 | 分類號: | B01J23/10;B01J35/06;B01J37/03;B01J37/08;C02F1/32;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邢月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高***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纖維 負載 氧化 光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酯類鈦源與無水醇溶液混合得到溶液A,將無水醇溶液、酸液、水與過量的稀土元素溶液混合得到溶液B,在攪拌的條件下將溶液A逐滴加入溶液B中,滴加完成后持續攪拌,得到摻雜TiO2溶膠,將摻雜TiO2溶膠烘干、研磨、燃燒后制得摻雜后的TiO2粉末;
(2)將碳纖維放入濃硝酸中,進行油浴處理,然后將碳纖維取出冷卻、清洗、烘干后備用;
(3)將無水醇溶液、水與過量的稀土元素溶液混合均勻后得到溶液C,調節溶液C的pH值,將步驟(1)中得到的摻雜后的TiO2粉末加入到溶液C中,將酯類鈦源緩慢的加入到無水醇溶液中得到溶液D,將步驟(2)中的烘干后的碳纖維浸泡在溶液C中,在攪拌的條件下向溶液C中緩慢滴加溶液D,滴加完成后持續攪拌,然后取出碳纖維并瀝去其表面的溶膠,經烘干、洗滌、煅燒后得到所述的光催化材料;
所述的步驟(1)中的稀土元素溶液中的稀土元素與所述的步驟(3)中的稀土元素溶液中的稀土元素相同或不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的摻雜后的TiO2粉末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為0.05%-0.2%;所述的步驟(1)中的酯類鈦源與無水醇溶液的體積比為1:5-20;所述的步驟(1)中的無水醇溶液、水的體積比為5-3:1;所述的步驟(1)中的無水醇溶液為無水乙醇、無水丙醇、無水丁醇或無水戊醇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步驟(1)中的酸液為冰醋酸、稀鹽酸或稀硝酸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步驟(1)中的溶液B的pH值為3-4;所述的步驟(1)中的持續攪拌步驟的時間為0.5-2h;所述的步驟(1)中的攪拌步驟采用磁力攪拌或超聲;所述的步驟(1)中的持續攪拌步驟采用磁力攪拌或超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的稀土元素溶液中含有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釔或鈧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步驟(1)中的酯類鈦源為鈦酸四丁酯、鈦酸四異丙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的油浴步驟的溫度為110-130℃,時間為3-5小時;所述的清洗步驟的清洗液的pH值大于6;所述的烘干步驟的溫度為80-120℃,時間為6-24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無水醇溶液與水的體積比為2-4:1;所述的溶液C的pH值為3-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酯類鈦源與無水醇溶液的體積比為1:5-20;所述的攪拌步驟采用磁力攪拌或超聲;所述的持續攪拌步驟的時間為1-3小時;所述的持續攪拌步驟采用磁力攪拌或超聲;所述的滴加步驟的時間為30-60min;所述的步驟(3)中的烘干步驟的溫度為80-100℃;所述的煅燒步驟的溫度為350-800℃,時間為2-4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稀土元素溶液中含有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釔或鈧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步驟(3)中的酯類鈦源為鈦酸四丁酯、鈦酸四異丙酯;所述的步驟(3)中的無水醇溶液為無水乙醇、無水丙醇、無水丁醇或無水戊醇中的至少一種。
8.一種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催化材料由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制成。
9.一種權利要求8所述的碳纖維負載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催化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設計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天津市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設計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335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