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60773.2 | 申請日: | 2021-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29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8 |
| 發明(設計)人: | 倪政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建筑輕紡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74 | 分類號: | E02D5/74;E02D5/76;E02D17/02;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黃以琳;張忠波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溫泉街道東***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剛度 可回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大剛度可回收錨管包括第一拼接管、第一插接板、第二拼接管、拆合柱和第二插接板,通過設置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拆合柱用于可拆連接第一拼接管與第二拼接管,在錨管固定后,依靠第一拼接管的管體承載外界的剪切力,避免了作為松緊機構的拆合柱難以分離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且拼接管結構具備了更好的抗剪能力,在錨固過程中,通過第二拼接管對應裝配孔內較寬的錨固段,將水泥砂漿灌入,拓展第二拼接管的固定空間,相比依靠摩擦力固定的錨固段,縮短了固定所需的長度,通過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方便第一拼接管拆離有效避免了錨桿固定長度超出用地紅線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物構筑物的建造技術不斷提升,為了地下結構施工期間的安全穩定,基坑工程的技術指標要求也在不斷增長。
作為基坑擋土結構所需的錨固體結構,其通過連接豎向樁的冠梁,將錨固體打入土體內,依靠錨固段實現豎向樁的固定,避免豎向樁往基坑方向傾斜。
目前基坑工程界常用的可回收錨固體技術,主要依靠錨索鋼絞線的回收,或者采用鋼筋錨桿,通過旋轉等手段回收,然而此類錨桿剛度小,無抗剪切作用。實際工程當中,特別是已經形成滑動面的基坑,使得錨固體一旦受到剪切力,在需要回收時,因剪切力造成的錨固體變形,使得錨固體無法回收。
發明內容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及其施工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錨固體一旦受到剪切力,在需要回收時,因剪切力造成的錨固體變形,使得錨固體無法回收對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人提供了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所述大剛度可回收錨管的一端設有豎向樁,包括第一拼接管、第一插接板、第二拼接管、拆合柱和第二插接板;
所述第一拼接管的一端與豎向樁相連接,第一拼接管的另一端設有彎折段,彎折段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并向第一拼接管的中心軸方向彎折設置,彎折段的外側面設有卡扣;
所述第一插接板連接于第一拼接管彎折段的內側面,第一插接板的數量與彎折段的數量相適配,第一插接板之間設有間隙;
所述第二拼接管一端的內側面設有卡扣裝配槽,卡扣裝配槽與卡扣相適配,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的內側面相連通,第二拼接管上設有貫通內側面和外側面的注漿孔;
所述拆合柱設置于第一拼接管內;
所述第二插接板連接于拆合柱朝向第一拼接管彎折段的一端,第二插接板的尺寸大于第一插接板之間的間隙。
進一步地,還包括注漿管,所述注漿管設置于第一拼接管內,并穿過第一插接板,與第二拼接管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注漿管包括軟管和硬管,所述硬管貫穿第一插接板設置,所述軟管與硬管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還包括止漿鋼板,所述止漿鋼板設置于第二拼接管的內側面,并分隔卡扣裝配槽和注漿孔,注漿管貫通鋼板的板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的表面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注漿孔布設于第二拼接管的外側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拼接管的端部與豎向樁焊接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的內側面尺寸與第一拼接管的外側面尺寸相適配。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人還提供了一種大剛度可回收錨管的施工方法,豎向樁裝配于施工區域,錨管包括相互可拆連接的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以及拆合柱,裝配孔設有抗剪段和錨固段,錨固段的孔徑大于裝配段的孔徑,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變孔徑鉆機打入錨管待裝配區的土內,制成裝配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建筑輕紡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建筑輕紡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07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