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室溫反饋的熱力站在線動態調控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60488.0 | 申請日: | 2021-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01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齊成勇;高曉宇;吳向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10 | 分類號: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呼春輝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莊市高***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室溫 反饋 熱力 在線 動態 調控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室溫反饋的熱力站在線動態調控裝置及方法,涉及供熱系統調控技術領域;裝置包括用于熱力站調控供水溫度的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所述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包括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所述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通過引入室外溫度高溫累積和室外溫度低溫累積,結合室外溫度和歷史周期供水溫度,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擬合得到;方法包括獲取室外溫度、室外風速、太陽輻射、熱力站供水溫度、熱力站回水溫度和用戶的室內溫度,根據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計算并獲得用于熱力站調控的供水溫度;其通過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等,實現熱力站調控效率較高、效果較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供熱系統調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室溫反饋的熱力站在線動態調控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集中供熱系統需要精細化管理,熱力站運行調控是保證建筑室內環境舒適和系統經濟運行的關鍵。
申請號碼為202011056472.0,專利名稱為《一種基于負荷預測和室溫反饋修正的全網平衡調節方法》,其通過調節供熱系統參數實現基于負荷預測和室溫反饋的調控策略,實現全網平衡。
申請號碼為202010911257.8,專利名稱為《一種基于室內溫度的換熱站反饋預測調控方法》,其基于室溫對供水溫度進行預測,實現對供熱系統的調控。
上述兩篇現有技術方案,在研究預測模型時僅考慮了室外氣象參數以及歷史運行參數,雖然優于傳統的靜態前饋,但存在用戶末端用熱不均勻以及調控效率較低的問題。因為,供熱系統具有滯后性,室外溫度突變對調控效率影響較大。
現有技術問題及思考:
如何解決熱力站調控效率較低、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室溫反饋的熱力站在線動態調控裝置及方法,其通過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等,實現熱力站調控效率較高、效果較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室溫反饋的熱力站在線動態調控裝置包括用于熱力站調控供水溫度的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所述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包括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所述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通過引入室外溫度高溫累積和室外溫度低溫累積,結合室外溫度和歷史周期供水溫度,以多元線性回歸為基礎,采用遞歸最小二乘,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模型即公式(2),
式(2)中,為第i周期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單位℃;為第i周期室外溫度,單位℃;Ii為第i周期太陽輻射,單位w/m2;vi為第i周期室外風速,單位m/s;分別對應為第(i-1)周期、第(i-2)周期至第(i-m)周期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單位℃;m為歷史周期;HTi為第i周期的高溫累積值,單位℃;LTi為第i周期的低溫累積值,單位℃;a1為第i周期室外溫度的擬合系數,a2為第i周期太陽輻射的擬合系數,a3為第i周期室外風速的擬合系數,a4為第(i-1)周期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的擬合系數,a5至am分別對應為第(i-2)周期至第(i-m)周期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的擬合系數,ak為第i周期室外溫度高溫累積值的擬合系數,al為第i周期室外溫度低溫累積值的擬合系數。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熱力站供水溫度模型還包括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修正模型,所述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修正模型基于實際室溫與設定室溫差值建立獲得,熱力站預測供水溫度修正模型即公式(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04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