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突變株及利用其的L-賴氨酸的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0129.5 | 申請日: | 2021-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444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柳美;文珉雨;洪寅杓;樸碩賢;樸俊炫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象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5/60;C12P13/08;C12R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崔蘭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賴氨酸 生產能力 得到 提高 谷氨酸 桿菌 突變 利用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突變株及利用其的L?賴氨酸的生產方法,上述突變株通過使編碼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的基因的表達增加或增強,從而與親本菌株相比,可以提高L?賴氨酸的生產收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突變株及利用其的L-賴氨酸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L-賴氨酸是人體或動物體內不能合成的必要氨基酸,必須從外部供給,一般情況下,是通過利用了細菌或酵母之類的微生物的發酵而生產的。L-賴氨酸的生產可以利用自然狀態下獲得的野生型菌株或者以提高其L-賴氨酸生產能力的方式轉變的突變株。近年來,為了改善L-賴氨酸的生產效率,以多用于L-氨基酸和其它有用物質的生產的大腸桿菌、棒狀桿菌等微生物為對象,適用基因重組技術,從而開發了具有優異的L-賴氨酸生產能力的各種重組菌株或突變株及利用其的L-賴氨酸生產方法。
根據韓國授權專利第10-0838038號和第10-2139806號,通過變更對包含與L-賴氨酸生產有關的酶的蛋白質進行編碼的基因的堿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來增加該基因的表達或者剔除不必要的基因,從而可以提高L-賴氨酸生產能力。此外,在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20-0026881號中公開了為了增加對參與L-賴氨酸生產的酶進行編碼的基因的表達而將基因的現有啟動子變更為具有強活性的啟動子的方法。
如上所述,開發了增加L-賴氨酸生產能力的各種方法,但與L-賴氨酸生產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酶、轉錄因子、運輸蛋白質等蛋白質的種類達到數十余種,因此關于根據這樣的蛋白質的活性變化的L-賴氨酸生產能力是否增加,事實上仍需要大量的研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韓國授權專利第10-0838038號
韓國授權專利第10-2139806號
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20-0026881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突變株。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了上述突變株的L-賴氨酸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發明人為了利用谷氨酸棒狀桿菌菌株來開發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新型突變株而進行了研究,結果確認了在將編碼作用于L-賴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最后步驟的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的lysA基因的啟動子中的特定位置的堿基序列進行置換時,L-賴氨酸生產量增加,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的活性增強而L-賴氨酸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突變株。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diaminopimelate decarboxylase)”是指在L-賴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最后步驟中分解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heptanedioate,mDAP)的碳鍵而對生成二氧化碳和L-賴氨酸的反應進行催化的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象株式會社,未經大象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01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