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和混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59987.8 | 申請日: | 2021-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59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陽;賈曉東;劉建洪;曾晟;張向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1C19/10 | 分類號: | E01C19/10 |
| 代理公司: | 重慶企進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51 | 代理人: | 周輝 |
| 地址: | 400052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纖維 改性瀝青 混凝土 混合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熱瀝青的加熱機構(1),所述加熱機構(1)包括用于盛放瀝青的盛料筒(11);所述盛料筒(11)的正上方設置有拌合機構(2),所述拌合機構(2)包括上架體(21)和安裝在所述上架體(21)上的往復伸縮機構(22),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的伸縮端豎向朝下地正對所述盛料筒(11)的開口,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的伸縮端上安裝有拌合頭(23),使所述拌合頭(23)可在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的作用下沿軸向伸入和抽出所述盛料筒(11)以對盛料筒(11)內的瀝青進行拌合;所述拌合頭(23)的下端沿徑向向外突出形成直徑較大的拌合端;所述拌合端整體呈平滑的水滴狀;還包括加料機構(3),所述加料機構(3)包括用于盛放待添加纖維的盛料箱(31),所述盛料箱(31)上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且出氣口上連接有輸送管(32),所述輸送管(32)的另一端為朝向所述盛料筒(11)的開口;所述盛料箱(31)內還設置有用于將盛放的待添加纖維攪動以被揚起的揚塵機構(33),所述盛料箱(31)或輸送管(32)上還設置有用于將盛料箱(31)內的空氣經由輸送管(32)吹至所述盛料筒(11)內的送風機構(3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設置有多個,且每個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的伸縮端均安裝有所述拌合頭(23),所述拌合頭(23)的豎向投影均位于所述盛料筒(11)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體(21)上設置有水平移動裝置(24),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豎向安裝在所述水平移動裝置(24)的移動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動裝置(24)包括兩根相互平行且橫向設置在上架體(21)上的第一導軌,兩根所述第一導軌上可移動地架設有托板,所述托板與所述上架體(21)之間設置有第一直線驅動機構,所述第一直線驅動機構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行設置;所述托板上安裝有兩根相互平行且縱向設置的第二導軌,兩根所述第二導軌上可移動地架設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托板之間設置有第二直線驅動機構,所述第二直線驅動機構與所述第二導軌平行設置;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豎向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線驅動機構和第二直線驅動機構為安裝有驅動電機的滾珠絲杠;所述往復伸縮機構(22)為伸縮氣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機構(1)包括下架體(12),所述下架體(12)上設置有可轉動的轉盤(13),所述盛料筒(11)同軸設置在所述轉盤(13)上;所述拌合頭(23)與所述盛料筒(11)呈偏心設置。
7.一種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獲取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混合裝置,混合時,通過往復伸縮機構帶動拌合頭沿豎向伸入和抽出盛料筒,對瀝青進行翻拌;在拌合頭的翻拌過程中,將分散的纖維均勻地逐次投放到盛料筒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未經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5998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過載變壓器
- 下一篇:一種DC-DC誤差放大器的輸出鉗位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