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及人員監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59867.8 | 申請日: | 2021-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674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勇;王舒;張偉;俞璐璐;丁衛清;高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2B3/04 | 分類號: | A42B3/04;A42B3/08;A42B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劉希豪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建筑 施工人員 穿戴 智能化 裝置 人員 監控 系統 | ||
1.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包括安全帽主體(1),所述安全帽主體(1)的下部固定設有下顎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主體(1)的兩側設有容納凸起(3),一側的所述容納凸起(3)內設有控制電路板(4)、與所述控制電路板(4)電連接的定位模塊、無線模塊和供電的電池(41),控制電路板(4)上設有多個外置的控制按鍵;另一側的所述容納凸起(3)內設有氣體發生器(64),所述氣體發生器(64)上設有壓縮氣罐(65);
所述氣體發生器(64)連接有環形結構的氣囊艙(6),所述氣囊艙(6)固定設置在安全帽主體(1)內的沿口上,所述氣囊艙(6)的內部上層設有收縮的頭部氣囊(66),所述氣囊艙(6)的內部下層設有收縮的頸部氣囊(67),所述氣囊艙(6)的上下面對應氣囊的位置分別設有撕印口(61);
所述氣囊艙(6)的內環頂部固定設有帽箍(7),所述帽箍(7)上設有與頭部相匹配的彈性頂戴(71),彈性頂戴(71)懸空設置在安全帽主體(1)的內部;
所述安全帽主體(1)位于帽檐上固定設有盒體(2),所述盒體(2)對應前方的一側設有與所述控制電路板(4)相連的紅外傳感器(21)、攝像頭(22)、LED燈(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板(4)上設有多個外置的控制按鍵包括SOS鍵(31)、對講鍵(32)、拍攝鍵(34)、照明鍵(35)和調度鍵(36),控制電路板(4)還內置有耳麥,外置有指示燈(3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2)上還設有放置槽(24),所述放置槽(24)內以卡扣的方式設有手電筒(2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主體(1)的內壁上固定設有與安全帽主體(1)內腔尺寸、大小相同的感應層(5),所述感應層(5)上陣列設有多個碰撞傳感器(51)和生命跡象傳感器(5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艙(6)的內環壁上固定設有與內徑相匹配的緩沖帶(62),所述緩沖帶(62)上沿周向設有多個用于散熱透氣的豁口(6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氣囊(66)展開后呈花瓣狀分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氣囊(67)展開后的內壁與人體頸部輪廓相匹配,所述頸部氣囊(67)的底部設有頸部支撐凸起(6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氣囊(67)位于臉部位置兩側設有的面部氣囊片(69)。
9.一種人員監控系統,采用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入口三輥閘、建筑施工人員穿戴的智能化裝置、網絡接入與傳輸設備、信息存儲與管理的施工人員監控管理平臺。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智能手機APP和藍牙beacon信標,所述智能手機APP的軟件安裝在管理人員的智能手機,所述藍牙beacon信標在施工現場和室內部署一定數量的藍牙定位信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5986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