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潛在礦區的礦產資源分析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54741.1 | 申請日: | 2021-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3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韓昱;魏善明;申丹丹;劉玉想;丁冠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 |
| 主分類號: | E21C39/00 | 分類號: | E21C39/00;E21F17/00;E21F17/18;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余小映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潛在 礦區 礦產資源 分析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礦產資源分析,具體涉及一種潛在礦區的礦產資源分析系統,利用潛在礦區識別單元基于對分析數據的處理分析結果劃定待識別區,通過地質數據采集單元能夠根據待識別區確定預測區域,從而實現對潛在礦區位置的準確判斷;儲量分析預測模塊根據區域模型、空間模型對預測區域進行礦產儲量預測分析,從而能夠準確預測潛在礦產資源量;預測模型優化模塊根據儲量分析預測模塊預測分析得到的礦產儲量與實地勘查結果之間的差異,對預測模型構建單元構建的區域模型、空間模型進行模型優化,從而能夠不斷提升潛在礦產資源量的預測精度;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克服不能對潛在礦區的位置進行準確判斷、無法準確預測潛在礦產資源量的缺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產資源分析,具體涉及一種潛在礦區的礦產資源分析系統。
背景技術
對區域未發現的潛在礦產資源進行定量預測是礦產資源評價的重要任務。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國際地科聯推廣了區域價值法、體積法、豐度法、礦床模型法、主觀概率法和綜合預測等六種方法以來,礦產資源評價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方面,定量數學模型由特征分析發展到證據權、模糊證據權、神經網絡等方法;另一方面,國際上資源評價方法體系逐步由礦床模型法固定為“三部式”評價方法。
關于潛在礦產資源量的估算問題,資源評價專家也一直在努力解決,如:維克斯首先使用體積法來估計未發現的石油資源;辛格等提出的“三部式”資源量估算方法中,使用了未發現礦床數,標準礦床模型的品位、噸位等數據進行潛在資源量模擬估算。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展的資源量預測中除體積法外,還重點探討了數量化理論、邏輯信息法等資源量估算方法,試圖用數學方法找出影響資源量的地質變量組合。
然而,現有的潛在礦產資源量估算方法,一方面不能對潛在礦區的位置進行準確判斷,無法準確識別預測區域;另一方面對于潛在礦產資源量估算的精確度較低,不能準確預測潛在礦產資源量。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潛在礦區的礦產資源分析系統,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能對潛在礦區的位置進行準確判斷、無法準確預測潛在礦產資源量的缺陷。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潛在礦區的礦產資源分析系統,包括服務器,以及
潛在礦區識別單元,根據當地相關地質信息確定研究預測礦產種類,采集相應分析數據,并基于對分析數據的處理分析結果劃定待識別區;
地質數據采集單元,根據待識別區確定預測區域及取樣點,并采集地質樣本數據、地質信息;
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用于對地質數據采集單元采集的地質樣本數據、地質信息進行分層歸類,并對同層中相鄰區域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
預測模型構建單元,用于對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的數據處理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構建區域模型、空間模型;
儲量分析預測模塊,根據預測模型構建單元構建的區域模型、空間模型對預測區域進行礦產儲量預測分析;
預測模型優化模塊,根據儲量分析預測模塊預測分析得到的礦產儲量與實地勘查結果之間的差異,對預測模型構建單元構建的區域模型、空間模型進行模型優化。
優選地,所述潛在礦區識別單元包括:
基礎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當地相關地質信息;
分析種類確定模塊,根據當地相關地質信息確定研究預測礦產種類;
分析數據采集模塊,根據研究預測礦產種類篩選并采集相應分析數據;
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用于對分析數據進行分類及歸一化處理,并對歸一化數據進行疊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未經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5474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