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功分網絡、移相裝置與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54622.6 | 申請日: | 2021-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05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6 |
| 發明(設計)人: | 江文;蘇國生;黃明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1/18 | 分類號: | H01P1/18;H01Q3/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利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73 | 代理人: | 王增鑫 |
| 地址: | 51073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 裝置 天線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功分網絡、移相裝置與天線,所述移相裝置包括介質移相器及功分網絡,功分網絡包括共點端、于共點端兩側對稱布置的導體枝節以及在兩側導體枝節末端形成的兩個獨立端,所述共點端用于接收外部信號,兩個獨立端分別用于向兩個移相傳輸線饋入所述外部信號,每個導體枝節包括與另一導體枝節的相應對稱部分共同圍成具有缺口的包圍空間的第一枝節,以及自該第一枝節末端拐彎走線至所述包圍空間所限定的范圍之內的第二枝節;功分網絡布置于介質移相器所具有的金屬腔體的固定面所限定的投影范圍之內。包圍空間限定了功分網絡的延伸覆蓋范圍,從而控制整個功分網絡的覆蓋面積,以此實現功分網絡、移相裝置乃至其所應用的天線的小型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相裝置與配置了所述移相裝置的天線以及一種功分網絡。
背景技術
伴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不斷發展,用戶對于移動通信網絡的傳輸時延、傳輸速率、穩定性及系統容量等性能有了更高的需求,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應運而生。目前,不斷建設中的5G通信網絡已逐漸成熟并投入了商用,移動通信基站天線作為通信中信號收發的主要載體,其性能直接影響著通信網絡的整體性能和用戶的感知體驗,在移動通信網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電調天線時覆蓋網絡的關鍵設備,移相裝置又是電調天線的核心器件。電調天線通過移相裝置調節輻射陣列中每個輻射單元的相位分布,以改變天線主波束下傾角,從而改變天線的輻射覆蓋范圍并改善區域內通信質量。
電調天線在其天線反射板正面上大規模布置輻射陣列,移相裝置布置于天線反射板反面,為節省天線反射板反面的電氣元件布置空間,需要將移相裝置小型化,以便天線反射板反面可布置更多的電氣元件且便于電調天線布線。
目前,業內為實現移相裝置小型化,通常將移相裝置的移相器的容納各種電器元件的金屬腔體制作的更為扁平,從而達到將移相裝置小型化的目的。但是移相器僅僅是移相裝置的其中一個部件,移相裝置還包括功分網絡,移相器設置于介質板的反面,功分網絡設置于介質板的正面。由于天線頻率越來越高,尺寸越來越小,使得移相器不得不小型化才能滿足空間設計要求。
參見圖1,圖1展示了普通的移相裝置的功分網絡80的延伸覆蓋路徑,81為移相裝置的移相器的金屬腔體于介質板正面的投影81。由此,可知金屬腔體的長度方向與介質板的長度方向同向,而功分網絡80沿金屬腔體的寬度方向設置,且功分網絡80的寬度與長度遠大于金屬腔體的寬度。從而導致功分器占用空間較大,不利于功分網絡布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型化的移相裝置。
本發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功分網絡,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線。
適于于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適應于本發明的首一目的而提供一種移相裝置,包括介質移相器及功分網絡,所述介質移相器具有至少一對移相傳輸線及用于改變流經該對移相傳輸線的信號的相位的夾持活動機構;
所述功分網絡包括共點端、于共點端兩側對稱布置的導體枝節以及在兩側導體枝節末端形成的兩個獨立端,所述共點端用于接收外部信號,兩個獨立端分別用于向兩個移相傳輸線饋入所述外部信號,每個導體枝節包括與另一導體枝節的相應對稱部分共同圍成具有缺口的包圍空間的第一枝節,以及自該第一枝節末端拐彎走線至所述包圍空間所限定的范圍之內的第二枝節;
所述功分網絡布置于所述介質移相器所具有的金屬腔體的固定面所限定的投影范圍之內。
進一步的,兩個導體枝節中,彼此的第一枝節共同圍成的所述包圍空間呈具有缺口的矩形狀/橢圓狀/圓形狀。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枝節自共點端依次分為第一分節、第二分節以及第三分節,第一分節與第三分節平行設置,第二分節分別與第一分節和第三分節相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546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