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急診科急救輔助移動護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48247.4 | 申請日: | 2021-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5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戴英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戴英娟 |
| 主分類號: | A61G1/02 | 分類號: | A61G1/02;A61G1/04;A61G7/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誠化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劉英 |
| 地址: | 2615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急診科 急救 輔助 移動 護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急診科急救輔助移動護理裝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二側板,所述第二側板的底側壁上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通過調節裝置連接有兩個移動板,每個所述移動板的底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螺紋柱,每個所述螺紋柱上螺紋連接有螺母,每個所述螺紋柱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每個所述支撐塊的底部設有移動裝置。本發明設計合理,構思巧妙,可將病人從地面上整體穩定的轉移到裝置上,不需要人工參與接觸病人,不會對病人造成一定牽扯或晃動,避免了使得病人受到二次傷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急診科急救輔助移動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
急診科的病人很多沒有都是突然倒在地面上,失去自我移動能力,例如昏迷、休克、呼吸衰竭、腦溢血病人等,對上述病人的轉運一直較為困難,現有技術中,一般都是人力講患者抬動到護理床上,但在搬運過程中,人力抬動由于受力不均勻,不能穩定的將病人從地面上抬起,可能會對病人造成一定牽扯或晃動,從而使得病人受到二次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診科急救輔助移動護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急診科急救輔助移動護理裝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二側板,所述第二側板的底側壁上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通過調節裝置連接有兩個移動板,每個所述移動板的底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螺紋柱,每個所述螺紋柱上螺紋連接有螺母,每個所述螺紋柱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每個所述支撐塊的底部設有移動裝置,每個所述螺紋柱上滑動連接有滑動塊,每個所述滑動塊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每個所述連接桿背離滑動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握把,每側兩個所述滑動塊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弧形板,兩個所述弧形板相對的一側底側壁固定連接有多個插入塊。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兩個第二斜齒輪,兩個所述第二斜齒輪分別嚙合連接在第一斜齒輪的兩側壁上,每個所述第二斜齒輪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每個所述移動板螺紋連接在每個螺紋桿上,每個所述螺紋桿背離第二斜齒輪的一端轉動連接有第三側板,每個所述第三側板固定連接在固定板的側壁上,每個所述第三側板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移動板貫穿在每個固定桿上,每個所述固定桿背離第三側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側板,每個所述第一側板固定連接在固定板的側壁上,每個所述螺紋桿貫穿第一側板的側壁。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安裝槽,每個所述安裝槽開設在支撐塊的底側壁上,每個所述安裝槽的底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每個所述緩沖彈簧的底端固定連接有萬向輪。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每個所述弧形板的內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緩沖層,所述緩沖層為硅膠材質。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每個所述插入塊的橫截面呈三角形設置。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每個所述萬向輪的滾輪側壁上設有耐磨靜音橡膠墊。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第一斜齒輪與第二斜齒輪均采用鈦含量為0.02~0.032%的耐磨鋼。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每個所述弧形板采用硬質合金板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戴英娟,未經戴英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482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