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43622.6 | 申請日: | 2021-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327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袁錦洋;劉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源晟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9/03 | 分類號: | B01D29/03;B01D29/62;B01D29/90;B01D29/92;B01D29/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張志坤 |
| 地址: | 214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源截污 末端 水生 一體化 處理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包括設置在河床上的回填層,回填層用于種植水下綠植,在河道內且靠近其每側的護坡分別設置有擋水板,擋水板與護坡之間形成導流渠,預埋在護坡中的污水管道流出的污水流入導流渠中,在導流渠的一端設有用于存儲來自于導流渠的提升井,在地面上設置有用于抽出提升井內污水的污泥泵,污泥泵的進口連通有吸水管,出口連通有排污管,吸水管伸入提升井內,本申請能夠對污水進行攔截,防止污水直接進入河水。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河道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過程中,快速的城市化過程導致大量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排放入河,河湖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水體容納的污染物嚴重超過其自凈能力,加速了水生態功能碎片化。2015年以來,國務院、住建部陸續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等政府文件,彰顯了我國治水的決心。河道水質提升工程的實施是提高水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前提,是保障人民生活質量、維護和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現實必要性和緊迫性。
目前,在處理“黑臭水”的過程中,采用控源截污的方式是黑臭水體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控源截污是指從源頭控制污水向城市水體排放,其技術要點是通過沿河、湖鋪設污水截流管線,并合理設置提升泵房,將污水截流并納入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
在河水污染中,老城區的控源截污工程是最為困難的,一方面,老城區的雨水管道是直接排放至河流中的,導致大量的污水都會排放到河流中,而老城區的管道較為陳舊,排查和改造的困難極大;第二方面,合流制的遺留污染,以南湖為例,一到下雨時期,7毫米的雨水就會導致污水橫流,其狠心問題就是合流制的溢流問題,我國有10.7萬公里的合流制管網,這部分管網對城市水環境的改善是巨大隱患;第三方面,老城區管網的錯接和混接的問題,我國多處沒有明確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統,這就導致大量污水會誤排入河道中;第四方面,老城區的管道大多為混凝土管道,污水在流經時,會滲透過混凝土管至泥土中,最終滲透至河道中。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老城區中的直排污水直接進入河水中,造成大面積的污染。
發明內容
為了防止污水直接進入河水,本申請提供一種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本申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控源截污末端水生態一體化處理系統,包括設置在河床上的回填層,所述回填層用于種植水下綠植,在河道內且靠近其每側的護坡分別設置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與護坡之間形成導流渠,預埋在護坡中的污水管道流出的污水流入導流渠中,在導流渠的一端設有用于存儲來自于導流渠的提升井,在地面上設置有用于抽出提升井內污水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進口連通有吸水管,出口連通有排污管,所述吸水管伸入提升井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河道護坡內預埋的污水管道在排污時,受到導流渠的限制,污水只能在導流渠內流淌,而無法進入水體內,污水在導流渠內順勢流入提升井內,最終通過提升泵排入市政管網或污水凈化設備中,以此使得污水在不污染河道水體的情況下得到排放。導流渠的設置能夠對污水管道末端進行全方位的攔截和收集,以達到截流,以此提高最終的治理效果,另外,施工時均是在原河床上設置擋水板、提升井,結構相比現有的控源截流簡化較多,大大減少了河道黑臭水處理的工程量,縮短了施工的周期;同時,提升井和提升泵在每個導流渠的尾端僅需一組,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可選的,所述導流渠的渠底鋪設有找平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找平層能夠在導流渠的渠底形成防滲透層,以防止污水通過導流渠的渠底滲透至河水中。
可選的,所述導流渠的渠底插入有水泥攪拌樁,所述水泥攪拌樁沿著導流渠的長度方向設有若干,相鄰兩個水泥攪拌樁之間彼此貼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源晟朝有限公司,未經中源晟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436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