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硅碳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37574.X | 申請日: | 2021-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58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偉航;李碩;張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恒大新能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負極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鋰離子電池 | ||
1.一種硅碳負極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復合硅顆粒和導電劑,且所述碳、復合硅顆粒和導電劑形成混合物顆粒,其中,所述復合硅顆粒包括硅基核體和包覆所述硅基核體的碳包覆層,且所述碳包覆層中摻雜有陶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負極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復合硅顆粒和導電劑的質量比為由復合硅顆粒、導電劑和第一碳源按照質量比為10:(5-20):(85-70)的比例混合后進行碳化處理生成的比例;和/或
所述碳為載體,所述復合硅顆粒和導電劑是分散在所述載體中;和/或
所述復合硅顆粒的粒徑為納米范圍;和/或
所述導電劑包括碳納米管、super p、石墨烯、石墨微粉中的至少一種;和/或
所述碳為裂解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負極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核體為單質硅;和/或
所述陶瓷包括氧化鋁、碳化硅、二氧化鈦中的至少一種;和/或
所述碳包覆層的厚度為5-8nm。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硅碳負極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負極材料還包括容量補充劑,所述容量補充劑與碳、復合硅顆粒和導電劑混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硅碳負極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補充劑在硅碳負極材料中的含量為5%-10%;和/或
所述容量補充劑包括石墨。
6.一種硅碳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復合硅顆粒;所述復合硅顆粒包括硅基核體和包覆所述硅基核體的碳包覆層,且所述碳包覆層中摻雜有陶瓷;
將所述復合硅顆粒與導電劑和第一碳源進行混合處理,獲得混合物料;
將所述混合物料進行第一碳化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硅顆粒、導電劑和第一碳源是按照質量比為10:(5-20):(85-70)進行混合處理;
和/或
在將所述混合物料進行所述第一碳化處理的步驟之前,先將所述混合物料配制成混合物分散液;再將所述混合物分散液進行噴霧干燥造粒,獲得混合物顆粒;然后將所述混合物顆粒進行所述第一碳化處理;
和/或
所述復合硅顆粒按照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制備獲得:
將硅基顆粒與含陶瓷前驅體的第二碳源進行混合處理,使得含陶瓷前驅體的第二碳源在所述硅基顆粒表面形成包覆層,得到復合硅顆粒前驅體;
將所述復合硅顆粒前驅體進行第二碳化處理,得到所述復合硅顆粒。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顆粒包括單質硅、碳化硅、氧化亞硅中的至少一種;和/或
所述第二碳源包括有機鋁源、有機鈦源中的至少一種;和/或
所述第二碳化處理的溫度為600-900℃。
9.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源包括瀝青、生物質炭、聚乙二醇、PVP、檸檬酸、酚醛樹脂中的至少一種;和/或
所述第一碳化處理的溫度為600-900℃。
10.一種鋰離子電池,包括負極,所述負極包括集流體和結合在集流體表面的負極活性層,其特征在于:所述負極活性層中含有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硅碳負極材料或由權利要求6-9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硅碳負極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恒大新能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恒大新能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37574.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