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優化的BP神經網絡微波遙感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36136.1 | 申請日: | 2021-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558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高雅;高懋芳;李召良;尚國琲;張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河北地質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N3/00 | 分類號: | G06N3/00;G06N3/04;G06N3/08;G01N5/04;G01N21/17;G01N33/24;G01S7/41;G01S13/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創益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付金豹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優化 bp 神經網絡 微波遙感 反演 土壤 水分 方法 | ||
1.一種基于優化的BP神經網絡微波遙感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與雷達數據相同或相近時間內的GF-1光學數據,同時對GF-1數據進行輻射定標,大氣校正預處理,后計算歸一化植被指數;
步驟2:對ALOS-2雙極化雷達影像進行濾波,多視,地理編碼預處理,通過預處理分別得到HH和HV兩個極化的總后向散射系數;
步驟3:利用水云模型,去除植被、植被和土壤共同產生的后向散射對土壤后向散射系數的影響,分別得到HH和HV兩個極化的土壤后向散射系數;
步驟4:在ALOS-2衛星過境前后,進行實地土壤樣本采集,樣本采集點均勻分布并且間隔大于3m,土壤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處理,采用實驗室烘干法獲得實測土壤質量含水量和體積含水量;
步驟5:根據BP神經網絡建立三層拓撲結構,同時建立對應數據集,包括訓練集和驗證集,利用布谷鳥搜索算法優化BP神經網絡,從而反演得到土壤水分;
所述步驟5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501、確定BP神經網絡拓撲結構,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個數,HH和HV作為輸入值,輸入對應經緯度實測土壤水分數據,作為目標函數的預期輸出值,建立對應的神經網絡預測模型,最后輸出預測的土壤水分,確定初始BP神經網絡權值、閾值和長度,隨后CS對初始值進行編碼;
步驟502、根據CS算法,初始化鳥巢數n、維度D、發現概率pa、鳥窩界值以及最大迭代次數MaxN,后計算初始化鳥窩適應度值,更新最優鳥窩位置和最優解;
步驟503、不斷利用布谷鳥算法對BP神經網絡進行優化,更新適應度較優的鳥窩和最優解,最優解即最適應BP神經網絡的初始閾值和連接權值,如果滿足最大迭代次數,最大迭代次數即布谷鳥算法運算最大次數,輸出全局最優鳥窩和最優值,最優值即反演后接近目標函數的土壤水分值,全局最優鳥窩即BP神經網絡最好的閾值和初始值,如果沒有滿足最大迭代值,最大迭代值即算法停止時經過的次數,即重復步驟502繼續優化,直到得到最優解,即與目標函數最相近的值,反演的土壤水分值;
步驟504、根據步驟503,獲取到最優解后,即反演后的土壤水分值,同實測的土壤水分計算RMSE、MAE以及MAPE,進行精度評價,RMSE、MAE和MAPE值越小,說明結果越好,得到反演后的土壤水分越準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從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服務中心訂購GF-1影像,GF-1數據時間與ALOS-2數據相同或相近,并且篩選出云量小于20%的GF-1數據;
步驟102、對GF-1數據的進行預處理,GF-1WFV數據,空間分辨率16m,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輻射校正,幾何校正,利用ENVI5.3進行操作;
步驟103、利用GF-1數運算,計算歸一化植被指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根據雷達數據處理軟件ENVI5.3.1+SARscape5.2.1,讀取ALOS-2原始數據,首先設置系統參數,導入數據,生成的數據包括SLC數據、地理范圍矢量數據、以及相應的kml文件;
步驟202、根據步驟201生成的SLC數據,進行多視處理,通過多視處理的SLC數據,空間分辨率降低,提升了數據的輻射分辨率;
步驟203、根據步驟202多視處理得到的SAR數據繼續進行濾波處理,選擇Frost濾波方法,抑制斑點噪聲;
步驟204、根據步驟203濾波后得到的SAR數據繼續進行地理編碼和輻射定標處理,下載對應區域的DEM文件,定標結果是無量綱的,由于后向散射的量級都比較小,實際工作中便于分析往往會轉成dB的單位,如果要輸出dB為單位的定標結果,可以選擇相應單位的定標結果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河北地質大學,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河北地質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3613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光伏電池
- 下一篇:富氧燃燒爐生產金屬化陽極板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