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36062.1 | 申請日: | 2021-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417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曲益佳;全夏慶;張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智慧 家居 系統 | ||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包括實時室內溫濕度數據檢測模塊,遠程手機操控家用電器模塊,火災煙霧智能報警模塊和門窗防盜智能報警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實時室內溫濕度數據檢測模塊所使用的傳感器為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所述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為溫濕度復合傳感器,DHT11中的DO引腳主要用于數字輸出,連接至單片機的PA11引腳,用來讀取溫濕度數據,所述遠程手機操控家用電器模塊所使用的技術為藍牙無線傳輸,所述藍牙為HC-05藍牙模塊,其中TX為串口數據輸出端,連接至單片機PA10引腳,RX為串口數據輸入端,連接至單片機PA9引腳,所述火災煙霧智能報警模塊所使用的傳感器為MQ-2傳感器,所述MQ-2傳感器中,AO引腳為模擬輸出,連接至單片機PB9引腳,所述門窗防盜智能報警模塊所使用的傳感器為震動傳感器SW-18010P,所述震動傳感器SW-18010P為彈簧型、無方向性震動感應觸發開關,含有震動模塊,所述震動模塊中的LM393比較器具有比較傳感器電壓和設置電壓值的功能,當檢測到震動時,LM393向單片機輸出信號,單片機來接收來自LM393傳遞的信號,并根據信號來控制報警電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以STM32F103C8T6單片機為核心,STM32F103C8T6單片機不但運行速度要優于51單片機,而且自帶2個AD轉換,在設計煙霧報警模塊的時候,省去了加外部ADC進行轉換。除此之外,32單片機有五個串口通信,所以不需要利用如CD4052這樣的雙串口模塊,來轉換一些需要串口通信的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應用了專用的數字模塊采集技術以及溫度傳感技術,一個電阻式感濕元件、一個NTC測溫元,兩者連接上一個高性能8位單片機,就構成了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MQ-2煙霧傳感器所用的材料為二氧化錫半導體氣敏材料,是一種表面離子式N型半導體,在特定溫度下,傳感器中的二氧化錫,吸附空氣中的氧,形成氧的負離子吸附,從而使半導體中的電子密度減少,電阻增加。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SW-18010P震動傳感器在不受外力干擾時,為開路OFF狀態,當受到外力干擾而達到相應震動力時,導電接腳瞬間導通,并呈現ON狀態,當外力消失恢復靜止時,開關也恢復為開路OFF狀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HC-05藍牙是主從一體型的實現串口通信的模塊,它可以和多種帶藍牙功能的智能終端進行配對,并且支持范圍為4800-1382400的波特率。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液晶顯示器件為LCD12864,點陣液晶顯示屏。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LCD12864有并口與串口兩種接線方式,本設計所使用的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所用的引腳為RS、RW、EN。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STM32C8T6系列的起振晶部分不像傳統的比較廉價的圓柱晶振,而是采用了低負載方式。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居系統,其特征在于:其次STM32F103C8T6的引腳個數為48個,工作頻率為72MHZ,工作時使用了3.3V穩壓芯片,可以保證最大輸出300MA電流,具有3個普通定時器和1個高級定時器,還具有2個2位/16通道的ADC模數轉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理工大學,未經哈爾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3606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