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31121.6 | 申請日: | 2021-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03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3/50 | 分類號: | D06M13/50;D06M14/14;D06M10/00;D06M15/13;D06M11/79;D06M13/335;D06M11/74;D06M13/507;D06M15/61;A41D31/2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鎮江基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張敏 |
| 地址: | 212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柔性 傳感 危險 場所 專用 工作服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接枝改性聚酯纖維55?65份、納米改性料15?25份、有機改性劑2?8份、硅酸四乙酯4?10份、聚丙烯胺1?3份。本發明工作服通過聚酯纖維經過硅烷偶聯劑處理,進行有機化處理,同時通過接枝料進行高溫處理,接枝料通過馬來酸酐進行接枝,然后經過海藻酸鈉溶液中進行超聲分散,從而提高聚酯纖維有機化性能,同時再納米改性料、有機改性劑配合,進一步的提高產品的絕緣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專用工作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
背景技術
電廠工作人員出于工作需要經常出入各種配電場所,或是近距離帶電作業,容易發生因觸電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目前,觸電人員因失去意識而發生二次觸電的情況較多,具體情況為第一次觸電時,觸電人員已經失去了靠自身離開帶電部位的能力,以至于長時間觸電,最終導致死亡。
現有的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不具備絕緣性能,基于此,需進一步改進處理。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接枝改性聚酯纖維55-65份、納米改性料15-25份、有機改性劑2-8份、硅酸四乙酯4-10份、聚丙烯胺1-3份;
所述接枝改性聚酯纖維的改性方法為:
S1,將聚酯纖維送入到硅烷偶聯劑中進行反應處理,反應壓力為1-5MPa,反應時間為10-20min,反應轉速為500-1000r/min,反應結束,得到有機改性聚酯纖維;
S2,將有機改性聚酯纖維送入到接枝料進行高溫反應處理,反應溫度為110-120℃,反應時間為20-30min,反應結束,然后再進行輻照處理,得到接枝初料;
S3,將接枝初料送入到海藻酸鈉溶液中進行超聲分散,超聲功率為100-200W,超聲時間為20-30min,超聲結束,得到接枝改性聚酯纖維。
優選地,所述基于柔性傳感的危險場所專用工作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接枝改性聚酯纖維60份、納米改性料20份、有機改性劑5份、硅酸四乙酯7份、聚丙烯胺2份。
優選地,所述納米改性料為膨潤土送入到研磨機內進行研磨處理,研磨時間為20-30min,研磨轉速為1000-1500r/min,研磨結束,然后送入到再氯化鐵溶液中,然后超聲分散20-30min,超聲功率為100-200W,超聲結束,水洗、干燥,得到納米改性料。
優選地,所述氯化鐵溶液的制備方法為:將氯化鐵送入到十二烷基硫酸鈉中,然后再加入10-20%的硅酸鈉溶液,隨后進行低速攪拌,攪拌轉速為50-100r/min,攪拌時間為10-20min,攪拌結束,得到氯化鐵溶液。
優選地,所述有機改性劑為N-苯基-α-苯胺、有機石墨烯按照重量比1:5混合,然后將反應溫度升至100-120℃,然后以200-300r/min的轉速攪拌,攪拌時間為20-30min,攪拌結束,得到有機改性劑。
優選地,所述有機石墨烯為石墨烯送入到丙二酸二乙酯、活化劑中進行反應處理,反應轉速為100-200r/min,反應時間為10-30min,反應結束,然后將反應溫度升至100-120℃,繼續反應10min,反應結束,得到有機石墨烯。
優選地,所述活化劑為稀土鑭、鹽酸按照重量比1:5混合形成氯化鑭溶液,溶液采用質子輻照2-5min。
優選地,所述輻照功率為100-300W,輻照時間為15-2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禾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311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