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控制閥門鎖止的雙作用閥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18340.0 | 申請日: | 2021-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368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粟飛;潘益茅;王輝;聶慧磊;陳維熊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1/122 | 分類號: | F16K31/122;F15B1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韓燕燕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控制 閥門 作用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控制閥門鎖止的雙作用閥控系統,包括執行機構以及氣源,執行機構連接并驅動閥體啟閉,還包括:調節控制系統,調節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氣控閥、第二氣控閥、第一增速器以及第二增速器;以及部分行程控制組件,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進氣口連通氣源,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第一出口連接第一增速器,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第二出口連接第二增速器,部分行程控制組件分配氣源至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后控制執行機構進行開度調節。通過設置定位器和儲氣罐分別連接第一氣控閥和第二氣控閥,使得啟閉控制組件能夠控制閥體的開閉,利用儲氣罐在氣源故障時控制閥體的閉合,同時又能通過定位器實現部分行程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動控制閥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控制閥門鎖止的雙作用閥控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對閥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閥門自動化控制要求以及閥門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閥門要么只有現場手動操作功能,或者只具有電動控制,功能比較單一。
申請號為CN201310142651.X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氣動執行機構帶儲氣罐實現單作用控制的手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氣動雙作用控制閥、手自動控制系統和事故儲氣罐,氣動雙作用控制閥由相連接的閥門和氣動執行機構組成;手自動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氣控閥、第二氣控閥、電磁閥、壓力開關、現場手動控制面板、空氣過濾減壓組件、單向閥、第三氣控閥、第四氣控閥和第五氣控閥。本發明控制閥可實現遠程控制,也可實現現場就地手動控制,有效避免了由于現場手輪裝置的各種故障而導致閥門出現問題的現象。
上述技術方案中公開了手自動控制系統的兩種控制方式,但針對于閥門長時間不動作會造成銹蝕或卡滯,在下一次使用時無法判斷閥門是否能正常工作存在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及在氣源故障下,無法滿足閥門繼續進行開啟或關閉動作的工作需求,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手自動控制系統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控制閥門鎖止的雙作用閥控系統,本系統既能實現遠程和現場手動控制閥門的開關,又能進行部分行程測試,即閥門實現小開度動作,防止銹蝕卡滯,還能在氣源故障時對閥門進行多次開關工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控制閥門鎖止的雙作用閥控系統,包括:
執行機構,所述執行機構連接并驅動閥體啟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調節控制系統,以及
部分行程控制組件,所述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進氣口連通氣源;
所述調節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氣控閥、第二氣控閥、第一增速器以及第二增速器,所述執行機構的上氣缸、第一氣控閥和第一增速器串聯后連通氣源,所述執行機構的下氣缸、第二氣控閥和第二增速器串聯后連通氣源;
所述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第一出口連接所述第一增速器,所述部分行程控制組件的第二出口連接所述第二增速器,所述部分行程控制組件分配氣源至所述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后控制所述執行機構進行開度調節。
作為改進,還包括啟閉控制組件,所述啟閉控制組件的進氣口連通氣源,所述啟閉控制組件的出氣口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氣控閥和第二氣控閥的控制端。
作為改進,還包括事故控制組件,所述事故控制組件包括儲氣罐,所述儲氣罐的出口連接所述第一氣控閥,所述儲氣罐的進氣口與氣源通過三通卡套接頭相連,且在氣源和三通卡套接頭分支之間設置單向閥。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氣控閥采用二位三通通用型氣控閥,所述第一氣控閥的常閉口b與所述第一增速器相連,所述第一氣控閥的出氣口a連通所述執行機構的上氣缸,所述第一氣控閥的常通口c通過手動中斷閥連通所述儲氣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183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