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橋梁抗震支座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609701.5 | 申請日: | 202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02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金涌;王灝;王文博;呂文達;郭錚;王曉鵬;王東昀;林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鐵道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4 | 分類號: | 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張高飛 |
| 地址: | 73003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抗震 支座 | ||
本發(fā)明適用于橋梁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橋梁抗震支座,包括第一支撐板,還包括:抗震機構,所述抗震機構安裝在第一支撐板上,所述抗震機構包括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所述第一抗震組件用于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所述第二抗震組件能夠在第一抗震組件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時進一步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在橋梁受到震動力時,第一抗震組件會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對外部震動力進行吸收轉換成彈性勢能,當第一抗震組件無法完全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時,第二抗震組件進一步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避震機構對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反彈時的震蕩和吸收沖擊的能量,減緩橋梁的彈性震蕩。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橋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橋梁抗震支座。
背景技術
橋梁一般情況下包含上部構造、下部結構、支座和附屬構造物,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在橋梁的建設中通常要考慮到橋梁上方交通工具給橋梁帶來的震動力,為了抵抗震動力普遍在橋墩與橋梁之間放置抗震支座以減緩該震動力。
現有抗震支座普遍都由壓簧、彈簧和彈片等彈性元件等構成,彈性元件在被壓縮再放開以后,它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又伸又縮,也就是說現有抗震支座在抵抗震動的同時也會產生一段時間的彈性震蕩,影響抗震效果,使得橋梁的抗震效果不夠理想。
本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橋梁抗震支座,旨在解決現有抗震支座在抵抗震動的同時也會產生一段時間的彈性震蕩,影響抗震效果,使得橋梁的抗震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
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橋梁抗震支座,包括第一支撐板,還包括:
抗震機構,所述抗震機構安裝在第一支撐板上,所述抗震機構包括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所述第一抗震組件用于抵抗橋梁受到的外部震動作用,所述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抗震組件用于受到震動力時通過推動第二抗震組件減緩震動;以及
避震機構,所述避震機構安裝在第一支撐板上,所述避震機構用于抑制抗震機構吸震后反彈時的震蕩和吸收沖擊的能量。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避震機構包括第一避震組件和第二避震組件,所述第一避震組件用于抑制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吸震后反彈時的震蕩和吸收沖擊的能量,所述第二避震組件用于推動第一避震組件進一步抑制第一抗震組件和第二抗震組件吸震后反彈時的震蕩和吸收沖擊的能量。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抗震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板上固定安裝的導向柱,所述導向柱末端固定安裝有第三滑塊,所述導向柱上滑動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內設置有與第三滑塊滑動連接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內遠離第三滑塊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一彈性元件和第二支撐板。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與第二支撐板固定連接的彈性支撐板。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抗震組件包括固定塊外側固定安裝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內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內設置有與第二滑塊滑動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塊遠離導向柱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桿,所述連桿外側安裝有第二彈性元件,所述連桿上固定安裝有限位板。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避震組件包括第三滑槽內固定安裝的避震套,所述避震套內設置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內滑動連接有與第二抗震組件固定安裝的第二活動塊,所述第二活動塊外側固定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活動塊上設置有限流孔,所述避震套開放端固定安裝有密封板,所述第五滑槽內充滿避震液體。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避震組件包括第五滑槽內滑動連接的第一活動塊,所述第一活動塊外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動塊與第五滑槽形成的密閉空間內充滿高壓氣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鐵道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蘭州鐵道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97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