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9531.0 | 申請日: | 202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900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廖子東;劉海鵬;周成宏;徐鵬;洪少鋒;李學保;陳建洲;趙標;藍勝根;廖中意;劉振波;余遠波;黃遠業;田外員;徐城亮;林勛榮;戴堅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18 | 分類號: | B21B1/18 |
| 代理公司: | 韶關市雷門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26 | 代理人: | 周勝明 |
| 地址: | 512123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優化 配置 圓鋼 軋制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本發明提供的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包括六次中軋和四次精軋。將來料方鋼中的粗大晶粒擊碎為細小而均勻的細小顆粒,使得被軋制后形成的圓鋼內部晶粒嚴密緊實地排在一起;被軋制后形成的圓鋼內部組織更加緊密,提高了鋼的強度。方鋼中的脆性雜質如碳、磷等被軋成粉碎,而塑性雜質,如錳、鎢等,被軋制后形成的圓鋼含碳率低,機械性能如強度、韌性和可加工性等顯著地提高了。軋機的進口導衛的開口度均在120mm至135mm之間,進口導衛的喇叭口長度均在200mm至210mm之間;在生產直徑相近的圓鋼時,不需要再更換軋機進口處的導衛,可以通過共用導衛進行生產。減少了更換導衛的時間,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圓鋼軋制工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鋼材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鋼鐵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隨著機械、汽車、建筑等行業的發展,市場對高品質高精度的棒材鋼需求明顯增加,因此棒材鋼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為適應市場需求,有必要生產出高品質高精度的棒材鋼。
此外,現有的棒材鋼生產過程中,軋機的導衛更換時間較長,耗費較多的人力和工時,無形中增加了棒材鋼生產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來改善上述缺陷和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鋼品質高,機械性能高,且導衛更換時間短的圓鋼軋制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優化導衛配置的圓鋼軋制工藝,依次包括中軋、及精軋,其特征在于,
中軋中,中軋機的孔型側壁傾斜角度為12度至15度之間;
精軋中,精軋機的孔型側壁傾斜角度為9度至12度之間;
在中軋和精軋過程中,軋機處進口導衛的開口度均在120mm至135mm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中軋和精軋過程中,軋機處進口導衛的喇叭口長度均在200mm至210mm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軋包括以下步驟:
S1:第一次中軋
將來料方鋼推入第一橢圓孔型軋機進行第一次中軋,壓下量為39mm~42mm每道次,將來料方鋼軋制成橢圓形坯料,即完成第一次中軋;
S2:第二次中軋
將第一次中軋形成的橢圓形坯料推入第一圓孔型軋機進行第二次中軋,壓下量為39mm~42mm每道次,將第一次中軋形成的橢圓形坯料軋制成圓形坯料,即完成第二次中軋;
所述中軋包括以下步驟:
S3:第三次中軋
將第二次中軋形成的圓形坯料推入第二橢圓孔型軋機進行第三次中軋,壓下量為68mm~72mm每道次,將第二次中軋形成的圓形坯料軋制成橢圓形坯料,即完成第三次中軋;
S4:第四次中軋
將第三次中軋形成的橢圓形坯料推入第二圓孔型軋機進行第四次中軋,壓下量為73mm~77mm每道次,將第三次中軋形成的橢圓形坯料軋制成圓形坯料,即完成第四次中軋;
S5:第五次中軋
將第四次中軋形成的圓形坯料推入第三橢圓孔型軋機進行第五次中軋,壓下量為48mm~52mm每道次,將第四次中軋形成的圓形坯料軋制成尺寸為橢圓形坯料,即完成第五次中軋;
S6:第六次中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未經寶武杰富意特殊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95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