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08317.3 | 申請日: | 202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44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包一平;龔恒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新南洋綠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60;C05G3/7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葦 |
| 地址: | 214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溫 啟動 秸稈 快速 腐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腐熟劑,公開了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包括如下組分:高嶺土,鋸屑,米糠,麥麩,濕潤劑,預混腐熟劑;還公開了制備方法。本發明利用低溫啟動反應器提高土壤基礎溫度,以加快基礎溫度低的土壤中的秸稈的腐熟啟動速度,利用強降解腐熟菌團使降解菌分級次迅速激活,以提高分解速度,沃土生防菌團可促進作物生長,具有殺蟲、分泌抗生素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可改善作物根際土壤微環境,減少作物病蟲害,特別是抑制土傳病菌的危害,腐熟促進菌團可利用分解酶和菌的代謝產物,消除底物生長抑制效應,加速秸稈的腐熟速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腐熟劑,具體涉及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高達6億多噸,這些秸稈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蛋白質和脂肪,如果對秸稈中的這些營養物質很好地加以利用,這些秸稈將是取之不盡的優質肥料資源。隨著我國對資源和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秸稈的腐熟回收利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但是農作物秸稈主要以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為主,因此利用秸稈還田技術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農田有機肥料,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難題。
近年來,秸稈還田技術雖有很大進步,但針對北方麥、稻和玉米秸稈的直接還田技術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土壤基礎溫度低會影響腐熟啟動速度,秸稈被埋入土中,可能導致厭氧環境,從而影響好氧菌活性,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相互交織成網狀,微生物菌很難迅速突破這一強大的結構網,進而造成腐熟時間長、腐爛效率低和腐熟效果不理想。
基于上述問題,發明人為了解決北方寒冷地區秸稈還田過程中因土壤基礎溫度低、秸稈腐熟菌啟動慢等造成的腐熟不徹底問題,提供了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基于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腐熟劑在基礎溫度低的土壤中可加快腐熟的啟動速度,腐熟進程快速且能肥沃土壤,可殺蟲抑菌,可抑制土傳病害。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低溫啟動的秸稈快速腐熟劑,包括如下質量份數的組分:高嶺土3-12 份,鋸屑0.5-3份,米糠0.1-2份,麥麩0.1-2份,濕潤劑0.001-1份,預混腐熟劑0.2-2份;
所述預混腐熟劑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團:低溫啟動反應器20-50%,強降解腐熟菌團35-60%,沃土生防菌團5-20%,腐熟促進菌團5-25%;
所述低溫啟動反應器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及酶:纖維素酶0.5-3%,木質素酶0-2%,黑曲霉20-40%,纖維弧菌0-15%;所述強降解腐熟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枯草芽孢桿菌20-40%,里氏木霉0-5%,綠色木霉10-25%,青霉0-5%,哈茨木霉0-8%;所述沃土生防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鏈霉菌1-8%,蠟質芽孢桿菌1-8%,解磷解鉀菌1-8%,假單胞菌0-5%,地衣芽孢桿菌1-10%,圓褐固氮菌0-5%;所述腐熟促進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釀酒酵母5-20%,畢赤酵母1-5%。
進一步的,包括如下質量份數的組分:高嶺土8份,鋸屑0.5份,米糠0.5 份,麥麩0.1份,濕潤劑0.05份,預混腐熟劑0.8份;
所述預混腐熟劑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團:低溫啟動反應器40%,強降解腐熟菌團35%,沃土生防菌團10%,腐熟促進菌團15%;
所述低溫啟動反應器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及酶:纖維素酶3%,木質素酶0%,黑曲霉40%,纖維弧菌10%;所述強降解腐熟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枯草芽孢桿菌40%,里氏木霉5%,綠色木霉10%,青霉3%,哈茨木霉0%;所述沃土生防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鏈霉菌2%,蠟質芽孢桿菌3%,解磷解鉀菌3%,假單胞菌2%,地衣芽孢桿菌5%,圓褐固氮菌2%;所述腐熟促進菌團包括如下質量百分占比的菌株:釀酒酵母8%,畢赤酵母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新南洋綠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新南洋綠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83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