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7541.0 | 申請日: | 202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510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建生;盧華;蔡磊;嚴克劍;黃宗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陳小娟 |
| 地址: | 510656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內存 事件 狀態 管理 方法 系統 存儲 介質 | ||
1.一種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狀態包括網絡并行仿真的事件狀態,所述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包括步驟:
偵測到邏輯過程單元啟動后,確定所述邏輯過程單元對應的內存池,并確定所述邏輯過程單元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執行事件;
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事件狀態,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其中,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包括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分配、修改、讀取、釋放、回滾或者回收;
所述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事件狀態為內存修改狀態,則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待修改內存基地址、待修改事件狀態數據、偏移值和第二事件ID;
在所述內存池中查詢,是否存在與所述待修改內存基地址對應的第二目標內存塊;
若存在所述第二目標內存塊,則為所述第二目標內存塊分配新的內存塊,并將所述第二目標內存塊中的原始事件狀態數據拷貝至所述新的內存塊;
通過所述待修改事件狀態數據更新所述原始事件狀態數據,并將所述第二事件ID和所述偏移值填充至數據更新后的第二目標內存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事件狀態為內存分配狀態,則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待分配內存大小、第一事件身份標識碼ID和事件狀態數據;
在所述內存池的可分配內存中查詢,是否存在與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匹配的內存鏈表;
若存在所述內存鏈表,則在所述內存鏈表的鏈表尾部確定對應的內存塊,并確定所述內存塊的內存大小是否與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匹配;
若確定所述內存塊的內存大小與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匹配,則將所述第一事件身份標識碼ID和所述事件狀態數據填充至所述內存塊,并根據填充好的內存塊返回對應的內存塊地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所述內存塊的內存大小是否與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匹配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確定所述內存塊的內存大小與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不匹配,則根據所述待分配內存大小對所述內存塊進行切分,得到對應的第一目標內存塊,并將切分后多余的內存塊返回至所述內存池的可用內存列表中;
將所述第一事件身份標識碼ID和所述事件狀態數據填充至所述第一目標內存塊,并根據填充好的第一目標內存塊返回對應的內存塊地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事件狀態為內存釋放狀態,則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待釋放內存地址和第三事件ID;
在所述內存池中查詢,是否存在與所述待釋放內存地址對應的第三目標內存塊;
若存在所述第三目標內存塊,則將所述第三目標內存塊中的內存頭狀態,從原始狀態修改為釋放狀態;
將所述第三事件ID填充至狀態更新后的第三目標內存塊的內存塊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事件狀態為內存讀取狀態,則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待讀取內存地址和待讀取參數大?。?/p>
根據所述待讀取內存地址,在所述內存池中查詢對應的第四目標內存塊,根據所述待讀取參數大小讀取所述第四目標內存塊中對應的事件狀態數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內存池的事件狀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內存池對所述事件狀態進行存取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事件狀態為回滾狀態,則確定所述執行事件對應的待回滾事件ID;
根據所述待回滾事件ID確定所述內存池中全部的待回滾事件鏈表,并對所述全部的待回滾事件鏈表中的所有內存塊進行回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未經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754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