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非充氣輪胎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606784.2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99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楊小牛;李曉文;趙曉禮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科院長春應(yīng)化所黃埔先進(jìn)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0C7/00 | 分類號: | B60C7/00;B60C7/10;B60B1/02;B60B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huán)專利商標(biāo)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管瑩 |
| 地址: | 51053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充氣 輪胎 | ||
1.一種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和輪轂,所述胎面與所述輪轂之間設(shè)置有多個形狀為X字形的輪輻,所述輪輻包括第一支撐臂(1)、第二支撐臂(2)、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和中心件(5),并以所述中心件(5)為基點,所述第一支撐臂(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臂(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撐腿(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腿(4)的一端均固定連接在所述中心件(5)上,且所述第一支撐臂(1)、所述第二支撐臂(2)、所述第一支撐腿(3)和所述第二支撐腿(4)繞中心件(5)順時針分布呈X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輪輻以輪轂的軸心呈等距離環(huán)狀分布,所述輪輻上的第一支撐臂(1)與第二支撐臂(2)、第一支撐腿(3)與第二支撐腿(4)之間所成角度均為45°,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臂(2)與第二支撐腿(4)之間所成角度均為135°,所述第一支撐臂(1)、第二支撐臂(2)、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長度均為45mm,且所述第一支撐臂(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撐臂(2)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輪轂上,所述第一支撐腿(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腿(4)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胎面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輻還包括第一連接件(6)、第二連接件(7)、第一支撐件(8)和第二支撐件(9),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二支撐臂(2)、第一支撐腿(3)與第二支撐腿(4)之間所成角度均為34°,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臂(2)與第二支撐腿(4)所成角度為146°,所述第一支撐臂(1)和第二支撐臂(2)的長度均為40mm,所述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長度均為35mm,且所述第一支撐臂(1)固定連接在第一連接件(6)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件(6)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輪轂上,所述第二支撐臂(2)固定連接在第二連接件(7)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件(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輪轂上,所述第一支撐腿(3)連接在第一支撐件(8)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撐件(8)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胎面上,所述第二支撐腿(4)連接在第二支撐件(9)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件(9)的另一端連接在胎面上。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輻的第一支撐件(8)與順時針方向相鄰的所述輪輻的第二支撐件(9)相互抵接,且所述輪輻的第一連接件(6)與順時針方向相鄰的所述輪輻的第二連接件(7)相互抵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輪輻繞輪轂的軸心呈等距離環(huán)狀分布,所述輪輻的第一支撐臂(1)與第二支撐臂(2)所成角度為60°、所述第一支撐腿(3)與第二支撐腿(4)所成角度為44°,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一支撐腿(3)、所述第二支撐臂(2)與第二支撐腿(4)所成角度均為128°,所述第一支撐臂(1)和第二支撐臂(2)長度均為40mm,所述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長度均為35m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輪輻以輪轂的軸心呈等距離環(huán)狀分布,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二支撐臂(2)、所述第一支撐腿(3)與第二支撐腿(4)所成角度均為44°,所述第一支撐臂(1)與第一支撐腿(3)、所述第二支撐臂(2)與第二支撐腿(4)之間所成角度均為136°,所述第一支撐臂(1)和第二支撐臂(2)長度均為40mm,所述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長度均為35mm。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輪輻設(shè)置有兩組,每組有若干個呈環(huán)狀排列的輪福,且兩組所述輪輻在輪轂徑向上呈兩層環(huán)狀排列。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非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臂(1)、第二支撐臂(2)、第一支撐腿(3),第二支撐腿(4)的材質(zhì)為樹脂基纖維復(fù)合材料與彈性體的復(fù)合物;所述樹脂基纖維復(fù)合材料為片狀材料,厚度范圍0.05mm~3mm,所述樹脂基纖維復(fù)合材料中所含樹脂為熱固性或熱塑性樹脂。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科院長春應(yīng)化所黃埔先進(jìn)材料研究院,未經(jīng)中科院長春應(yīng)化所黃埔先進(jìn)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6784.2/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