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高效的高風險移動應用程序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6530.0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432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霄;王海洋;項菲;翟羽佳;王紅兵;時磊;佟玲玲;趙媛;隋明爽;李真;張旋;李雪梅;王麗萍;徐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煙臺中科網絡技術研究所;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F21/51 | 分類號: | G06F21/51;G06F21/55;G06F21/56;G06F8/53;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煙臺上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趙加鑫 |
| 地址: | 264003 山東省煙臺***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高效 風險 移動 應用程序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高效的高風險移動應用程序檢測方法,包括S1、獲取待測App的SDK列表和權限列表,轉化為向量形式,得到列表向量;計算待測App與已知的高風險App之間的相似度,判定為潛在風險App;S2、動態分析進一步判定是否為高風險App,若判定為“是”,將其標記為高風險App;S3、人工審核判定是否是高風險App,若“是”,添加至高風險App庫,標記為高風險App。本發明采用以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為主,輔助以人工審核的方式,避免了人工審核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準確率低等問題,實現了高風險App得自動高效識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安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高效的高風險移動應用程序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20年6月末,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程序(以下稱“App”)數量為359萬款,通過手機獲取信息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在眾多App中還存在著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App應用開發沒有統一的標準,后臺數據交互方式不一致,且開發人員水平不一,質量參差不齊,這些情況都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在某些App中包含惡意代碼,在用戶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執行特定的惡意行為。因此,對于高風險的App的檢測和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對于高風險的App的檢測主要采用人工審核的方式,一方面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App是否存在高風險業務的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分析該App運行過程中請求的網址域名是否為已知的惡意網址域名來進行判斷。人工審核的方式比較耗費時間,難以及時審核海量新出現的App,包括已有的App更新的新版本,而且很多App中惡意程序的隱蔽性很高;通過域名判斷,依賴于對該App的使用是否完全以獲取完備的請求域名,以及惡意網址域名庫是否完備、更新是否及時等,容易漏檢。兩種審核方式存在耗時及準確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高效的高風險移動應用程序檢測方法。
本發明解決現有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動高效的高風險移動應用程序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潛在高風險App獲取:獲取待測App的SDK列表和權限列表,轉化為向量形式,得到列表向量;計算待測App的列表向量與已知的高風險App的列表向量之間的相似度,若大于設定的風險閾值,則判定為潛在風險App,否則執行步驟S3;
S2、動態分析進一步判定是否為高風險App,若判定為“是”,將其標記為高風險App,添加至高風險App庫中,否則執行步驟S3;
S3、人工審核判定是否是高風險App,若“是”,添加至高風險App庫,標記為高風險App。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中獲取待測App的SDK列表包括兩種方式:基于包結構逆推和基于機器學習;
所述基于包結構逆推SDK列表,對SDK及其對應的包結構進行整理后,是利用第三方SDK的包結構之間的差異性,對APK文件的反編譯結果進行比對,根據APK中Java代碼的包結構逆推出其使用的SDK列表;對SDK及其對應的包結構進行整理包括刪除無用的或者APK本身的包名;
所述基于機器學習的SDK列表獲取方法,是指反編譯獲取其Smali中間代碼,獲取Smali中間代碼中的目錄特征后進行one-hot特征表示,并進行聚類,獲取SDK列表;
所述目錄特征包括從靜態反編譯的源碼中獲取的權限關鍵詞、受權限保護的系統API代碼以及受權限保護的ContentProvider URL字符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煙臺中科網絡技術研究所;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經煙臺中科網絡技術研究所;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6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