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磁熱效應誘導界面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06441.6 | 申請日: | 2021-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630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焦真;張夢楠;顧寧;楊芳;孫劍飛;陳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F1/01 | 分類號: | H01F1/01;H01F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 地址: | 21118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熱效應 誘導 界面 組裝 制備 磁性 氣泡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磁熱效應誘導界面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吸附在微納氣泡表面的磁性納米顆粒在交變磁場中產生的磁熱使吸附在微納氣泡表面的磷脂分子發生相變,從而得到磁性脂質氣泡。本發明方法通過交變磁場作用于氣泡表面的氧化鐵納米顆粒產生熱源,誘導磷脂在氣泡表面由玻璃態轉化為流動態,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本發明方法實現了在無有機溶劑下均一磁性脂質氣泡的大規模綠色制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磁熱效應誘導界面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的方法。
背景技術
微納氣泡是指直徑在數十微米到數百納米之間的氣泡,由于具有常規氣泡所不具備的物理與化學特性,微納氣泡在礦物浮選、水污染處理、超聲造影成像和藥物靶向遞送等工業和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磁性納米粒子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且極具應用價值的一種新型材料,隨著合成技術的發展,已成功生產出一系列形狀可控、穩定性好、單分散的磁性納米粒子,并具有一系列獨特而優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生物醫藥、磁流體、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數據儲存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磁性微納氣泡是將微泡和磁性納米顆粒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微納米材料,兼具了磁性納米粒子和微納氣泡的功能和作用,在生物醫學領域,如多模態造影、分子影像、藥物/基因運輸及靶向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雖然磁性微納氣泡有著諸多優勢,但磁性微納氣泡的穩定性是其實際應用的障礙之一。利用磷脂在氣泡界面自組裝形成磁性脂質氣泡是提升其穩定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目前脂質包膜微氣泡的制備較為復雜。申請號為201910520641.2的專利公開了一種脂質超聲造影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避免了有機溶劑的使用和復雜的制備過程,實現了尺寸可控的穩定微納氣泡載體的制備。但由于該方法是通過整體溫度升降的方式實現磷脂在流動態和玻璃態之間的轉變,在較大規模制備時由于熱量傳遞的影響,較難保證制備產品的均一性且能耗較大。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制備穩定微納氣泡載體時采用整體加熱方式存在的無法保證制備產品的均一性且能耗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基于磁熱效應誘導界面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的方法,該方法能夠獲得形貌均一的磁性脂質氣泡,同時,制得的磁性脂質氣泡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基于磁熱效應誘導界面自組裝制備磁性脂質氣泡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吸附在微納氣泡表面的磁性納米顆粒在交變磁場中產生的磁熱使吸附在微納氣泡表面的磷脂分子發生相變,從而得到磁性脂質氣泡。
其中,所述方法具體為:將磷脂分散到含磁性微納氣泡的溶液中,磷脂分子在界面吸附效應下吸附于磁性微納氣泡表面形成懸濁液,將該懸濁液置于交變磁場中,開啟磁場,利用磁性納米顆粒的磁熱效應,在微納氣泡界面形成熱點,使得界面吸附的磷脂分子從玻璃態轉化為流動態,磷脂膜包覆在磁性微納氣泡上;撤去交變磁場,界面溫度降低后,界面的磷脂分子從流動態再次轉變為玻璃態,形成磁性脂質氣泡。
其中,所述磁性微納氣泡為表面吸附有磁性氧化鐵顆粒的微納氣泡,所述磁性微納氣泡的粒徑為100~990nm,溶液中磁性微納氣泡的含量為1×107~1×1011個/mL。
其中,對于每1mL含磁性微納氣泡的溶液,磷脂的加入量為0.05~0.9mg。
其中,所述磷脂的相變溫度為20~60℃。
其中,所述磷脂為氫化大豆卵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膽堿、二棕櫚酸磷脂酰膽堿、二硬脂酰磷脂酰膽堿、1-棕櫚酰-2-肉豆酰磷脂酰膽堿、二棕櫚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櫚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月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1-硬脂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膽堿、1-棕櫚酰基-2-肉豆蔻酰基磷脂酰膽堿、1-硬脂酰基-2-棕櫚酰基磷脂酰膽堿、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絲氨酸、二硬脂酰基磷脂酰絲氨酸或1-棕櫚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的一種或其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644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