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606117.4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5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曉初;陳澤威;梁忠偉;林上河;何森;程鍬軒;蕭金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31/02 | 分類號: | B24B31/02;B24B31/12;C21D7/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羅偉富;潘明軍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軸承鋼 表面 強化 研磨機 | ||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強化加工裝置以及用于驅動所述強化加工裝置在底座上進行擺動的擺動裝置;所述強化加工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機箱、兩個轉動且平行設置在所述機箱內的滾筒以及設置在所述機箱上用于驅動兩個滾筒同時做自轉且公轉的強化加工驅動機構;所述滾筒的內壁上設有多個凸起,多個凸起繞著滾筒的軸線圓周分布,每個凸起所延伸的方向與所述滾筒的軸線方向平行。該研磨機在強化加工的過程中,軸承鋼球不會緊貼滾筒內壁,能夠使得軸承鋼球與軸承鋼球之間、軸承鋼球與研磨材料之間碰撞相當充分,提高了軸承鋼球表面的強化效果,從而提高軸承鋼球表面的加工一致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軸承鋼球強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
背景技術
軸承鋼球是一種用于工業(yè)生產的零件,屬于軸承中最關鍵的零件,其幾何參數和物理性能直接影響軸承的性能、水平、質量及可靠性。軸承鋼球在材料特性方面除了應具備軸承鋼的“高的接觸疲勞強度、高的耐磨性、高的彈性極限、較高的硬度”等基本要求以外,最重要的要求是軸承鋼球表面各點材質的一致性以及軸承鋼球與軸承鋼球之間材質的一致性。軸承鋼球在力學特征上由于是點接觸,因而接觸應力載荷高;另外由于其轉速比套圈要高得多,因而應力循環(huán)次數也多。軸承鋼球在數量特征上由于單套軸承中,內、外軸承套圈各只有一件,而軸承鋼球則數量較多;生產批量也遠比內、外軸承套圈的數量要大,要求加工效率特別高、加工一致性非常好。
基于上述軸承鋼球的特征,目前的加工方法是“毛坯——粗加工——熱處理——粗硬磨——強化加工——精磨——研磨”,其中的強化加工,是提高軸承鋼球強化的重要手段。在現有技術中,對軸承鋼球強化加工通常采用研磨機進行加工,主要是在研磨機的滾筒中加入軸承鋼球以及研磨材料,然后通過驅動滾筒轉動,使得軸承鋼球在高速旋轉的滾筒內產生離心現象,使得軸承鋼球之間相互碰撞,起到表面強化的作用,其中,上述研磨材料由鋼珠和研磨粉混合形成,鋼珠的直徑比軸承鋼球的直徑小,鋼珠用來撞擊軸承鋼球,而添加的研磨粉是增大碰撞的強度和產生微型切削效果用的,起到進一步強化軸承鋼球。
但是,上述軸承鋼球在強化加工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現有的研磨機中,滾筒內壁為光滑的弧面,當滾筒旋轉時,帶動滾筒內的軸承鋼球以及研磨材料一起做離心運動,使得軸承鋼球和研磨材料緊貼滾筒內壁上進行旋轉,使得軸承鋼球與軸承鋼球之間、軸承鋼球與研磨粉之間碰撞并不充分,嚴重影響了軸承鋼球表面的強化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該研磨機在強化加工的過程中,軸承鋼球不會緊貼滾筒內壁,能夠使得軸承鋼球與軸承鋼球之間、軸承鋼球與研磨材料之間碰撞相當充分,提高了軸承鋼球表面的強化效果,從而提高軸承鋼球表面的加工一致性。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加工的強化加工裝置以及用于驅動所述強化加工裝置在底座上進行擺動的擺動裝置;其中,
所述強化加工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機箱、兩個轉動且平行設置在所述機箱內的滾筒以及設置在所述機箱上用于驅動兩個滾筒同時做自轉且公轉的強化加工驅動機構;其中,所述滾筒的內壁上設有多個凸起,多個凸起繞著滾筒的軸線圓周分布,每個凸起所延伸的方向與所述滾筒的軸線方向平行。
上述用于軸承鋼球表面強化的研磨機的工作原理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大學,未經廣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61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