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潤滑導向臂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4821.6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28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汪秀秀;劉立炳;瞿海錦;范培斌;田小龍;王睿;王江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1/28 | 分類號: | B60G11/28;C21D7/06;C25D13/12;F16N15/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師事務所 42230 | 代理人: | 張雯俐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潤滑 導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一種自潤滑導向臂及其制備方法,涉及汽車底盤懸架領域,其包括:導向臂本體,導向臂本體的拉應力面上設有減磨區;防腐層,其設于減磨區之外的所述導向臂本體表面;自潤滑減磨涂層,其設于減磨區內的所述導向臂本體表面。進而,受應力最強的U型螺栓夾持段區域內的鍍鋅墊板可與導向臂本體上的自潤滑減磨涂層進行接觸,在自潤滑減磨涂層作用下,該段區域的導向臂本體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同鍍鋅墊板所產生的摩擦顯著降低,進而有效提高區域內的耐磨性與抗斷裂能力;同時,自潤滑減磨涂層呈直接連接于導向臂本體上,未設于導向臂本體的防腐層表面,進而實現降低自潤滑減磨涂層處導向臂本體的厚度,使得U型螺栓具有較好的施擰空間。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汽車底盤懸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潤滑導向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汽車操縱穩定性、安全性和平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空氣懸架系統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導向臂作為空氣懸架系統重要組成單元,通過U型螺栓與蓋板、車橋緊固連接。導向臂往往采取加工中心孔的設計來進行定位,為了避免中心孔應力集中處受力,發生早期斷裂,蓋板材質采用硬度較高不易變形的鑄鋼或者鑄鐵。并且,U型螺栓擰緊力矩要求在810N.m,誤差范圍不超過5%。U型螺栓對蓋板施加較大接觸應力,由此蓋板對導向臂表面產生微動磨損。現有解決方案包括涂覆石墨鈣基潤滑脂、加載鍍鋅墊板。
石墨鈣基潤滑脂是一種油脂類潤滑劑,可以起到短期減磨作用的。這是因為其自身揮發性較強,并且易受到底盤動載荷擠壓,流失嚴重,能效時間不超過1個月,需要頻繁對空氣懸架進行保養,所以目前常用的方式為在加載在蓋板和導向臂之間的鍍鋅墊板。鍍鋅墊板雖然抗變形、耐老化方面比非金屬減磨片有很大提升,保證了U型螺栓力矩強要求,但是由于其硬度偏高,與導向臂表面接觸時對導向臂表面構成新的微動磨損摩擦副,導致在導向臂臺架與道路試驗中,發生斷裂的部位70%~80%集中在U型螺栓、鍍鋅墊板、導向臂三者夾緊的區域,并不能實際解決問題,為此,導向臂同外部結構接觸的區域仍得不到長期、有效的抗磨損、防斷裂處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自潤滑導向臂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導向臂在U型螺栓夾持區域的表面易于磨損進而引發導向臂斷裂的問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自潤滑導向臂,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潤滑導向臂,其包括:
導向臂本體,所述導向臂本體的拉應力面上設有減磨區,以用于供U型螺栓夾持連接;
防腐層,其設于所述減磨區外的所述導向臂本體表面;
自潤滑減磨涂層,其設于所述減磨區內的所述導向臂本體表面。
通過上述方案,設置防腐層與自潤滑減磨涂層后的導向臂本體在通過U型螺栓與鍍鋅墊板以及蓋板夾緊后,受應力最強的U型螺栓夾持段區域內的鍍鋅墊板可與導向臂本體上的自潤滑減磨涂層進行接觸,進而在自潤滑減磨涂層具有較高的潤滑、耐磨性能下,該段區域的導向臂本體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同鍍鋅墊板所產生的摩擦顯著降低,進而有效提高導向臂在該段受力最大的區域內的耐磨性與抗斷裂能力;同時,自潤滑減磨涂層呈直接連接于導向臂本體上,未設于導向臂本體的防腐層表面,進而實現降低自潤滑減磨涂層處導向臂本體的厚度,使得U型螺栓具有較好的施擰空間,能夠充分滿足所要求的U型螺栓夾緊強度,此外避免了因自潤滑減磨涂層附著在防腐層上附著力較低以及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生蠕變脫落,而導致自潤滑減磨涂層耐久性不佳以及因導向臂厚度減小使得U型螺栓松弛的問題。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自潤滑減磨涂層的摩擦系數不高于0.3。
通過上述方案,選用摩擦系數較低的自潤滑減磨涂層可使其在與鍍鋅墊板或蓋板進行接觸擠壓時所產生的微動摩擦較小,進而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體現出導向臂外表面具有較強的耐磨性,并實現有效減少或遏制導向臂發生斷裂的情況出現。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自潤滑減磨涂層厚度為20~3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48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