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云邊協同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分流配置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03886.9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47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悅;周超群;梁子龍;于喬;于強;王林峰;陳先凱;劉術波;田振業;王明濤;李志超;張陶;李晨;解志鵬;許志亮;劉鵬;趙會亮;王超;赫志遠;孫曉蘭;趙先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協同 配電 聯網 業務 異化 分流 配置 方法 系統 | ||
本公開提出了云邊協同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分流配置方法及系統,包括:基于不同配電物聯網業務應用對不同云邊服務節點需求的差異構建對應的參數集;基于該參數集進行共性指標提取和子指標解析,獲取不同級別的業務需求指標并確定業務需求指標權重;將業務需求指標權重與云邊節點服務能力逐層加權求和,得到適配度參數;根據適配度參數,將配電物聯網業務分流至不同云邊服務節點,進行配電物聯網整體業務的分配。實現配電物聯網業務與不同云邊服務節點的最佳適配,保證業務數據均衡合理的分流到云邊服務節點,達到配電物聯網整體業務處理能力的最大化。
技術領域
本公開屬于配電物聯網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云邊協同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分流配置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公開相關的背景技術信息,不必然構成在先技術。
當前,配電業務數據通過終端設備匯總至邊緣數據中心,再由邊緣數據中心傳輸至中心云端服務器進行處理,從而實現配電物聯網業務處理。隨著配電物聯網應用需求日益增長,網絡中部署的配電終端數量劇增,設備節點的業務量趨于飽和,大量配電業務數據持續地匯入中心云端服務器加劇了電力通信骨干網和核心網的通信壓力,容易造成網絡的擁堵,丟包率和時延增加,大幅降低配電物聯網業務處理效率。云邊協同業務分流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其通過合理的計算任務卸載機制,將邊緣服務器的靈活性與云中心的強大計算能力結合,大幅緩解現有的帶寬資源短缺、信道容量不足、丟包率和時延明顯等問題。
然而,云邊協同業務分流在實際配電物聯網應用場景下還面臨以下問題:
1)配電物聯網涉及業務靈活多樣,例如局放檢測、設備在線測溫、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精準負控等,各業務應用對于采集、通信、安全性、可靠性等需求各異。傳統配電網建設中,配電業務與通信技術的適配過程僅為簡單地根據時延、帶寬需求和建設成本等進行技術選型,適配指標不夠全面,難以準確表述配電物聯網業務的差異化應用需求。
2)不同邊緣服務節點和云服務節點服務能力各異,而傳統云邊協同的業務分流方法沒有將云邊服務節點的差異化服務能力以及配電物聯網業務與云邊服務節點的適配性納入綜合考量范圍,使配電物聯網業務數據分流不均勻,無法做到把業務數據合理分流給云中心和邊緣節點上,最終導致負載失衡、擁塞和丟包率上升。如何衡量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需求,選擇適配程度高的云邊服務節點完成任務分流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公開提供了云邊協同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分流配置方法,最終完成各配電物聯網業務對不同云邊服務節點的最佳適配方案,達到任務分流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公開了云邊協同配電物聯網業務差異化分流配置方法,包括:
基于不同配電物聯網業務應用對不同云邊服務節點需求的差異構建對應的參數集;
基于該參數集進行共性指標提取和子指標解析,獲取不同級別的業務需求指標并確定業務需求指標權重;
將業務需求指標權重與云邊節點服務能力逐層加權求和,得到適配度參數;
根據適配度參數,將配電物聯網業務分流至不同云邊服務節點,進行配電物聯網整體業務的分配。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根據配電物聯網的差異化業務需求和應用場景提取共性特征,形成一級適配指標,具體包括基本通信性能指標和業務承載網性能指標。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子指標解析包括對各個一級適配指標進行分解,形成若干級子指標,直至最底一級子指標為直接通過量化檢測或定性評估獲得指標值的子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388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