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的復合膠乳及其配合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3240.0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807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2 |
| 發明(設計)人: | 羅杰民;徐對功;帥茂兵;魏彥波;馬學斌;譚樹剛;馮鵬;王全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8J3/03 | 分類號: | C08J3/03;C08L7/02;C08L9/04;C08L11/02;C08L23/22;C08L23/34;C08L3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呂玲 |
| 地址: | 6217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性能 柔性 制品 復合 膠乳 及其 配合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的原料—復合膠乳,屬于化工材料領域,目的在于解決復合膠乳不能長時間儲存的問題,以便橡膠制品持續穩定生產。結合天然膠乳優異的柔韌性和合成膠乳良好的耐老化、耐酸堿等性能,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并在提升異種膠乳相容性等方面有應用前景。該復合膠乳由天然膠乳和丁腈等合成膠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本發明通過調節復合膠乳中天然與合成組分的比例、添加去離子水等方式提升復合膠乳穩定性。本發明最終獲得長時間穩定的復合膠乳,為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提供了原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領域,尤其是化工材料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的復合膠乳及其配合工藝。
背景技術
柔性制品制備可由橡膠壓制成型或經膠乳浸漬成型。膠乳是高聚物粒子分散在水介質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穩定性的膠體分散體系,乃橡膠制品中的一大類。膠乳可用于制備手套、氣球、各類套管等。膠乳主要分為天然膠乳、合成膠乳和人造膠乳。天然膠乳綜合性能優異,成膜性較好,濕凝膠強度高,容易硫化等,天然膠乳制品具有優異的高彈性與機械性能,良好的抗撕裂、磨損和切割等性能,因此在工農業具有廣泛應用。但天然膠乳制品耐輻照、耐老化、耐油、耐酸堿等方面性能較差,限制了天然膠乳在輻射防護等高技術領域的應用。合成/人造膠乳(后簡稱合成膠乳)主要包括丁苯膠乳、丁腈膠乳、氯丁膠乳、丙烯酸類膠乳、丁基膠乳和乙丙膠乳等。與天然膠乳制品相比,合成膠乳制品具備更優異的耐輻照、耐老化、耐酸堿、耐熱等性能。但合成膠乳一般成膜性較差,成型難度高;合成橡膠扯斷伸長率低、硬度偏大、柔韌性偏差,無法提供良好的靈活性與操作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常用合成膠乳基橡膠制品柔順性較差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可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的原料及復合膠乳配合工藝。該工藝中將柔順性優異的天然膠乳與丁腈等合成膠乳進行共混,獲得復合膠乳,充分利用天然膠乳與合成膠乳各自的優勢;并且突破天然膠乳與合成膠乳復合易增稠甚至凝膠的問題,使得復合膠乳能夠長期穩定。
為了實現以上發明目的,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制備高性能柔性制品的復合膠乳,以質量百分含量計,該復合膠乳由5%~95%的預硫化天然膠乳、5%~95%的預硫化合成膠乳和0%~90%的去離子水混合形成,總質量百分含量為100%。
作為優選,該復合膠乳由30%~70%的預硫化天然膠乳和30%~70%的預硫化合成膠乳和0%~50%的去離子水混合形成,總質量百分含量為100%。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以質量百分含量計,所述的復合膠乳由30%的預硫化天然膠乳和70%的預硫化合成膠乳混合形成。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以質量百分含量為100%計,所述的預硫化天然膠乳由85%~95%的天然膠乳和5%~15%的配合料混合后放置12h~72h而成;預硫化合成膠乳由85%~95%的合成膠乳和5%~15%的配合料混合后放置12h~72h后而成。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合成膠乳為丁腈膠乳、氯丁膠乳、丁基膠乳、氯磺化聚乙烯膠乳、丁苯膠乳、丙烯酸脂類膠乳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所述的配合料包括硫磺、氧化鋅、促進劑、補強劑、增稠劑和穩定劑;以復合膠乳的質量計,硫磺、氧化鋅、促進劑、補強劑、增稠劑和穩定劑的添加量分別為0.4%~5%,0.5%~10%,0.5%~10%,0.2%~20%,0.05%~1%,0.1%~3%。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所述促進劑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和二硫代四甲基秋蘭姆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作為本申請中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所述的補強劑為炭黑、白炭黑、鈦白粉、石墨烯和沉淀碳酸鈣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32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