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封閉水體的治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01530.1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1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顧扣泉;於昌峰;侯俊;周濤;楊梓俊;孫家興;陳蕾;嚴拓;李靜超;馬明方;龔耀沖;巫修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56;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 |
| 地址: | 213022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陽離子 單寧 改性 粘土 復合 絮凝 及其 制備 方法 封閉 水體 治理 | ||
1.一種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該復合絮凝劑具有以陽離子單寧為殼體,以粘土材料為核芯的核-殼結構;
其中,所述陽離子單寧以植物單寧為基材,以乙醇胺或二乙醇胺、甲醛為原料,通過曼尼希反應制得;
所述粘土為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或蒙脫土;
該復合絮凝劑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將單寧栲膠粉末溶解于水制成單寧溶液,將單寧溶液第一次升溫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體積的乙醇胺或二乙醇胺,第一次攪拌混合后,調節pH,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將第一混合溶液進行第二次升溫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醛,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將第二混合溶液進行第三次升溫,并持續進行第二次攪拌反應;第二次攪拌結束后,向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純水,即得陽離子單寧;
稱取一定量的陽離子單寧和粘土,加入純水攪拌至充分溶解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向第三混合溶液中緩慢滴加交聯劑,充分反應;反應結束后,將反應產物加乙醇進行脫水脆化,之后進行真空干燥、粉碎碾磨,即得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寧栲膠的單寧含量為40~7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醇胺的投加體積與單寧栲膠的投加質量比為(19.4~23.4)mL:5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胺的投加體積與單寧栲膠的投加質量比為(7.8~11.8)mL:5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醛的投加體積與單寧栲膠的投加質量比為(3.8~23.8)mL:25g。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陽離子單寧與粘土的質量比為1:1~10: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聯劑為環氧氯丙烷,用量為陽離子單寧的0.05~5?wt.%。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升溫至溫度65~75℃,第二次升溫至溫度75~85℃,第三次升溫至溫度85~90℃;
第一次攪拌混合后,調節pH至6~7,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次攪拌和第二次攪拌的時間為≥3h;向第三混合溶液中緩慢滴加交聯劑,充分反應的時間≥12h。
9.一種封閉黑臭水體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在待處理水體的沿水流垂直方向的水底布置多排微納米曝氣裝置,并將處理劑配置成處理劑儲備液;之后進行曝氣以確保水體中的溶解氧,再將處理劑儲備液均勻投加至待處理水體中,投加速率大于水流速度;其中,所述處理劑為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陽離子單寧改性粘土的復合絮凝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封閉黑臭水體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處理劑后,水體中處理劑濃度的滿足條件為:每毫升水體中的處理劑的量為50~100?mg。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封閉黑臭水體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曝氣裝置每排每隔20m布置一臺,每臺微納米曝氣裝置安裝三個微納米曝氣頭,并采用間隔曝氣的方式,每次曝氣12h,每兩次曝氣后間隔2h,保證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未經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153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側NMOS功率管預充電電路
- 下一篇: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