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高分子材料的加熱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00383.6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34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志兵;余麗;吳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綠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7/16 | 分類號: | B29B7/16;B29B7/24;B29B7/22;B29B7/82;B29B13/10;B29B13/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元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79 | 代理人: | 司志紅 |
| 地址: | 231323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高分子材料 加熱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備高分子材料的加熱設備,包括機箱,所述機箱頂部轉動連接有料斗,所述料斗頂部連通有進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機箱上設有料斗旋轉機構、第一聯動傳動機構、物料攪拌機構、物料篩分機構、物料加熱機構、第二聯動傳動機構和料液攪拌機構。本發明中,在第一聯動傳動機構和第二聯動傳動機構的連接下,通過單個驅動電機就可以實現料斗旋轉機構、物料攪拌機構和料液攪拌機構的同時運轉,降低功率,提高效率,料斗和第二攪拌桿的轉動反向相反,對料斗內的幾種物料進行初步混合,通過物料加熱機構將初步混合的物料加熱呈熔融液體,料液攪拌機構對液體物料進行二次混勻攪拌,提高物料的混勻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熱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備高分子材料的加熱設備。
背景技術
高分子材料也稱為聚合物材料,它是一類以高分子化合物為基體,再配以其他添加劑所構成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化合物構成的材料,包括橡膠、塑料、纖維、涂料、膠粘劑和高分子基復合材料,由大量原子彼此以共價鍵結合形成相對分子質量特別大、具有重復結構單元的有機化合物。
高分子材料在制備時通常會將幾種材料混合,或者在高分子材料中加入某些特殊性能的成分改變聚合物的性能,如在對高分子材料入塑料、橡膠等進行成品制備時,往往需要對其進行加熱,現有技術中對高分子材料進行共混加熱操作時,一般是將全部材料直接投入加熱設備中邊加熱邊攪拌,但是,短時間內無法將材料攪拌均勻,混合效率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制備高分子材料的加熱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制備高分子材料的加熱設備,包括機箱,所述機箱頂部轉動連接有料斗,所述料斗頂部連通有進料管,所述料斗的底部與機箱連通,所述機箱底部一側連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機箱上設有料斗旋轉機構、第一聯動傳動機構、物料攪拌機構、物料篩分機構、物料加熱機構、第二聯動傳動機構和料液攪拌機構;
所述料斗旋轉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機箱頂部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上固定安裝有圓柱齒輪和第一錐齒輪,所述料斗外側固定安裝有與圓柱齒輪嚙合連接的齒圈,所述物料攪拌機構包括轉動安裝在料斗內的第二攪拌桿,所述第二攪拌桿上固定安裝有第四錐齒輪,所述驅動電機通過第一聯動傳動機構驅動第二攪拌桿轉動,通過第二聯動傳動機構驅動料液攪拌機構運動;
所述物料篩分機構設置于機箱內部,且位于料斗和物料加熱機構之間,所述物料加熱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機箱內部的第一電加熱網、第二電加熱網和第三電加熱網,所述第一電加熱網、第二電加熱網和第三電加熱網的功率依次增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聯動傳動機構包括轉動安裝在機箱上的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二傳動軸上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錐齒輪,以及與第四錐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三錐齒輪。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機箱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均與第一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攪拌桿和第二傳動軸均與第二支架轉動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料液攪拌機構包括轉動安裝在機箱底部的第一攪拌桿,所述第二聯動機構包括轉動安裝在機箱另一側的第三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和第三傳動軸之間通過第一皮帶傳動連接,所述第三傳動軸和第一攪拌桿之間通過第二皮帶傳動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物料篩分機構包括與機箱四周內表壁固定連接的框形凸臺,所述框形凸臺四周固定安裝有振動電機和導柱,四周所述導柱外側套接有振動篩,所述導柱上套接有與振動篩連接的彈簧,所述振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振動篩接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綠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綠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0038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