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皮膚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96965.1 | 申請日: | 2021-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00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勇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經方探源(廣州)中醫藥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 | 分類號: | A61K36/898;A61P17/00;A61P17/02;A61P17/16;A61P17/04;A61P17/10;A61P17/06;A61K33/14;A61K31/045;A61K35/64;A61K33/2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沈祖鋒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皮膚 外用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皮膚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由如下原料制成:生大黃8?10份、黃連8?10份、梔子6?9份、甘草12?15份、積雪草15?20份、生地黃12?15份、白及3?6份、白蘞10?12份、戎鹽8?10份、冰片8?10份、五倍子12?15份、白茯苓8?12份、白蒺藜8?12份、白芷8?12份、桃仁8?12份、細辛3?6份、公丁香3?6份,酸漿水30份,胡麻油15?20份。如此,具有消癰散結、燥濕解毒、生肌斂瘡、潤膚止癢、祛斑養顏的功效,且臨床上療效好,見效快,價格低廉,治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配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皮膚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無論是醫藥市場上還是醫美市場上,用以清熱解毒、養血潤膚的外用固體膏藥產品琳瑯滿目、良莠不齊,且大多以含有激素成分不適合長期外用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若長期外用容易導致皮膚屏障破壞,降低皮膚自我防御能力,形成激素依賴性惡性循環。
近年來繼發性皮膚病逐漸增多,包括放射性皮炎,腫瘤藥物所致的手足綜合征等等,足以可見皮膚性損害的廣泛性,新產品的研發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方簡單卻藥效顯著的皮膚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且藥性溫和,無刺激性,很少有不良反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祛濕清熱的中藥制劑由如下原料制成:生大黃8-10份、黃連8-10份、梔子6-9份、甘草12-15份、積雪草15-20份、生地黃12-15份、白及3-6份、白蘞10-12份、戎鹽8-10份、冰片8-10份、五倍子12-15份、白茯苓8-12份、白蒺藜8-12份、白芷8-12份、桃仁8-12份、細辛3-6份、公丁香3-6份,酸漿水30份,胡麻油15-20份。
其中,還包括:白芍3-6份、白僵蠶3-6、輕粉0.5-1份。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祛濕清熱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備五倍子、生地黃、白芨、白蘞和積雪草的麻油提取物;
制備大黃、黃連、梔子和生甘草的浸膏粉;
將所述浸膏粉置研缽中,加入所述麻油提取物,不斷攪拌,最后加入戎鹽和冰片,并加入適量吐溫-80,不停攪拌使混合均勻,得到中藥制劑。
其中,所述制備五倍子、生地黃、白芨、白蘞和積雪草的麻油提取物,包括:
取麻油適量,武火燒沸,改為文火,將生地黃、白茯苓倒入麻油中熬至表面焦棕色至焦黑色,撈出;
將白芷、白蒺藜、白芨和白蘞、公丁香、桃仁、細辛倒入麻油中熬至表面焦黃色至焦棕色,撈出;
將積雪草和五倍子倒入麻油中熬至表面焦脆,撈出;
得到五倍子、地黃、白芨、白蘞和積雪草的麻油提取物。
其中,所述將制備大黃、黃連、梔子和生甘草的浸膏粉,包括:
取大黃、黃連、梔子和生甘草加8-10倍量水,煮沸40分鐘,收集第一煎液;
藥渣加8-10倍量水,再次煮沸40分鐘,取第二煎液;
合并所述第一煎液和所述第二煎液并濃縮至流浸膏,轉移至烘箱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得浸膏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經方探源(廣州)中醫藥研究有限公司,未經經方探源(廣州)中醫藥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9696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