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任務層-信息層網絡模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96960.9 | 申請日: | 202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05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軍;許波桅;吳華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50/30 | 分類號: | G06Q50/30;G06K9/62;G06F30/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區域 集裝箱 海運 物理層 任務 信息 網絡 模型 | ||
一種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任務層?信息層網絡模型,首先建立港口、航道、航線間的物理關聯,計算集裝箱海運網絡節點的聚類系數,劃分區域海運子網,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網絡;然后針對不同運營模式下多主體決策偏好,設計考慮交通流、能量流軌跡特征的耦合拓撲結構,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任務層網絡;最后分析多主體之間的區域差異、規模差異、目標差異,構建多主體交互的決策知識空間,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信息層網絡。本發明能系統準確地認知集裝箱海運網絡行為及其拓撲結構特征,全局連貫地分析各層級、各區域、各決策維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拓展了其實際應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任務層-信息層網絡模型。
背景技術
集裝箱海運網絡是非均衡、非線性、開放和動態的復雜巨系統,系統內港口、航線交織成一個復雜網絡,具有多層級、多區域、多主體、多維度、多目標等結構特征。隨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和基礎設施控制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發展,集裝箱海運網絡中“節點”、“邊”的屬性及其相互關系越來越復雜,按照傳統網絡建模與分析方法已難以理清網絡間關聯、系統準確地認知網絡行為特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任務層-信息層網絡模型,能系統準確地認知集裝箱海運網絡行為及其拓撲結構特征,全局連貫地分析各層級、各區域、各決策維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拓展了其實際應用范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任務層-信息層網絡模型,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1、建立港口、航道、航線間的物理關聯,計算集裝箱海運網絡節點的聚類系數,劃分區域海運子網,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網絡;
步驟S2、針對不同運營模式下多主體決策偏好,設計考慮交通流、能量流軌跡特征的耦合拓撲結構,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任務層網絡;
步驟S3、分析多主體之間的區域差異、規模差異、目標差異,構建多主體交互的決策知識空間,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信息層網絡。
所述的步驟S1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1.1、建立港口、航道、航線間的物理關聯;
泊位、碼頭、港口、城市、區域、國家等構成多級點位;全球TOP20班輪公司定期發布的船期說明了港口之間的連通關系和貨流規模;電子海圖獲得靜態地理信息,AIS提供集裝箱船舶時空軌跡數據。采用多層密度聚類,將船舶時空軌跡數據與港口多級點位匹配,研究基于船舶軌跡時序數據的掛靠港口挖掘,生成港口、航道、航線間的物理關聯;
步驟S1.2、計算集裝箱海運網絡節點的聚類系數;
班輪運輸連接性指數(LSCI)反應了國家/區域在集裝箱海運網絡中連接性的表現情況,在LSCI基礎上運用模糊C均值聚類算法,計算集裝箱海運網絡中各節點的聚類系數,從“重要性”與“可達性”兩個方面挖掘節點間連接性作用機理,研究其空間連接性分布特征;
步驟S1.3、劃分區域海運子網,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網絡。
結合行政區劃、貨運需求、運輸距離等屬性,研究集裝箱海運網絡區域子網劃分方式,建立區域集裝箱海運物理層網絡模型:Np=(Vp,Ep);
其中,Vp=V支線港∪V干線港∪V樞紐港是港口節點的集合,V支線港是支線港的集合,V干線港是干線港的集合,V樞紐港是中轉樞紐港的集合。是航線的集合,×表示笛卡爾積。
所述的步驟S2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2.1、針對多主體決策偏好,設計考慮交通流、能量流軌跡特征的耦合拓撲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事大學,未經上海海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9696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