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96481.7 | 申請日: | 2021-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160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6 |
| 發明(設計)人: | 馬小劍;高俊亮;劉珍;郭建廷;殷齊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59/00 | 分類號: | B63B59/00;E02B3/20;E02B3/26;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倫厚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劉坤 |
| 地址: | 212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民用 船舶 港口 停靠 輔助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船舶停靠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具體技術方案: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側設置有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包括箱體,所述箱體面向船舶一側設置有“L”型第一緩沖槽,所述第一緩沖槽內設置有與第一緩沖槽的橫向槽相適配的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另一端與防護結構固接,所述第一緩沖槽的豎向槽內設置有單向開合的兩支撐板,兩所述支撐板上方活動設置有重塊,所述重塊能在第一緩沖槽豎向槽內上下滑動,所述第一緩沖槽內、第一活塞桿與重塊之間填充有液壓油。將沖擊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和熱能,充分吸收沖擊力進行緩沖,避免船體與沿岸發生碰撞,實現了對船體的保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船舶停靠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民用船舶是用于交通運輸、海洋開發、工程作業、漁業生產及港口作業等領域各類非軍事用途的船,民用船舶已經成為了貨物運輸的主要途徑。船舶在港口停靠時,在慣性的作用下易與沿岸發生碰撞,因此需要使用停靠輔助裝置,對船體和沿岸進行保護。
傳統的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多采用廢舊的橡膠輪胎或者是橡膠滾筒提供緩沖保護,使用時存在很多問題或缺陷:橡膠輪胎或者是橡膠滾筒的防撞效果甚微;當民用船舶發生故障時,需要急停速度較大的民用船舶,容易造成船體凹陷、變形。因此,需要一種既適用于正常停靠的民用船舶,也適用于異常停靠的民用船舶。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輔助裝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側設置有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另一側設置有防護結構;所述緩沖結構包括箱體,所述箱體面向船舶一側設置有“L”型第一緩沖槽,所述第一緩沖槽內設置有與第一緩沖槽的橫向槽相適配的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另一端與防護結構固接,所述第一緩沖槽的豎向槽內設置有單向開合的兩支撐板,兩所述支撐板上方活動設置有重塊,所述重塊能在第一緩沖槽豎向槽內上下滑動,所述第一緩沖槽內、第一活塞桿與重塊之間填充有液壓油。
優選的,所述第一緩沖槽的豎向槽內側對稱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截面形狀為直角扇形且其弧形面朝向第一緩沖槽的豎向槽,所述支撐板一端設置在第一凹槽內且與第一凹槽轉動連接,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一端與第一凹槽弧形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板上表面固定連接;自然狀態時,兩所述支撐板底面與第一凹槽底部平面貼合,所述重塊放置在兩所述支撐板上方。
優選的,兩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緩沖槽內、所述重塊上方設置有緩沖板,所述緩沖板上端設置有第四彈簧,所述第四彈簧與所述第一緩沖槽內側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活塞桿圓周側設置有棘爪、容納棘爪的第一限位槽,述棘爪一端通過轉動桿與第一限位槽連接且在轉動上套設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與棘爪固定,所述扭簧另一端與第一活塞桿固定且保持不動;所述第一緩沖槽內側設置有與棘爪相對應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扭簧驅使棘爪進入第二限位槽對第一活塞桿限位。
優選的,所述箱體面向船舶一側設置有第二緩沖槽,所述第二緩沖槽內設置有相適配的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另一端與防護結構固接;所述第二活塞桿外套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一端防護結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箱體面向船舶的側面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防護結構包括側板、與側板一側固定連接的橡膠保護罩,所述側板另一側與所述第一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橡膠保護罩內設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內設置有第三彈簧。
優選的,所述橡膠保護罩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通孔且在橡膠保護罩上呈等間距分布,所述第二通孔連通第一空腔與外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9648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