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95129.1 | 申請日: | 2021-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6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馮國會;王茜如;黃凱良;常莎莎;赫娜;張驍;李旭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廣東有知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吳國文 |
| 地址: | 110168 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能耗 建筑 地面 輻射 供暖 間距 優化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及裝置,步驟為:(1)獲取凈零能耗建筑的基本信息參數;(2)建立凈零能耗建筑模型;(3)對所述凈零能耗建筑進行全年能耗數據計算;(4)選取能源系統各模塊型號;(5)改變建筑模型中地熱盤管間距;(6)獲取不同盤管間距下室內溫度和能源系統性能參數;(7)對所述地熱盤管間距結合熱舒適情況、系統能效情況、用戶需求進行選擇;(8)得出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末端加熱盤管的最佳間距。本發明兼顧技術性和用戶熱舒適性,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得凈零能耗建筑負荷數據,能源系統運行效果數據和室內環境熱舒適性數據,為凈零能耗建筑選擇適宜的地熱盤管間距,應用前景廣闊,簡單可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暖通空調末端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更加向往舒適健康、生態節能的生活方式。目前,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以其供水溫度低、熱舒適性好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工程中的青睞。地面輻射供暖的計算,主要就是確定加熱管間距的計算。在傳統的建筑施工設計中,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應由暖通設計專業人員依據國家現行規范與技術措施按正常程序進行設計,《地面輻射供暖施工手冊》中列出了根據經驗和實踐總結的經驗表格,依據供水溫度、室內設計溫度、單位地面面積所需有效散熱量即可查出加熱管最佳間距。
然而,由于凈零能耗建筑的負荷特性,圍護結構傳熱系數比普通建筑低很多,密閉性也更好,再加上使用一系列節能技術,使得凈零能耗建筑的單位地面面積所需有效散熱量極低,已經超出經驗表格的范圍,現行普通建筑的規范已經不再適用于凈零能耗建筑。設計施工時,若按經驗直接選取地熱盤管間距,勢必造成冬季室內溫度過高,熱舒適性差,能源系統能效低,不節能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設計階段保證地熱盤管間距的適宜性,使得室內溫度合理,系統能效最佳,設計一種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及裝置尤為必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設計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及裝置,能夠快速、準確地為用戶選擇適宜的地熱盤管間距,易于推廣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盤管間距優化方法,其步驟為:
(1)獲取凈零能耗建筑的基本信息參數;
(2)建立凈零能耗建筑模型;
(3)對所述凈零能耗建筑進行全年能耗數據計算;
(4)選取能源系統各模塊型號;
(5)改變建筑模型中地熱盤管間距;
(6)獲取不同盤管間距下室內溫度和能源系統性能參數;
(7)對所述地熱盤管間距結合熱舒適情況、系統能效情況、用戶需求進行選擇;
(8)得出凈零能耗建筑地面輻射供暖末端加熱盤管的最佳間距。
作為優選,所述的步驟(1)中凈零能耗建筑的基本信息參數,包括:①獲取建筑負荷計算參數,所述建筑負荷計算參數包括建筑面積、建筑類型、圍護結構參數、內熱源參數、新風量參數、滲透參數、制熱參數、熱舒適參數;②獲取建筑所在地地理信息參數;③獲取建筑所在地氣象參數。
作為優選,所述的步驟(2)中凈零能耗建筑模型包括:①建立各房間圍護結構,設置新風參數、滲透參數、內熱源參數、熱舒適參數、制冷參數、制熱參數。②設置建筑所在地氣象參數文件。
作為優選,所述的步驟(3)中對所述凈零能耗建筑進行全年能耗數據計算,包括:①獲取建筑全年逐時熱負荷;②計算建筑全年累計熱負荷;③獲取最大日熱負荷。
作為優選,所述的步驟(4)中選取能源系統各模塊型號,包括:①根據建筑負荷情況選擇土壤源熱泵機組型號;②設置地埋管參數;③設置水泵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951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