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設備故障后的數據安全保存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88992.4 | 申請日: | 2021-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57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徐勝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數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誠志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何耀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設備 故障 數據 安全 保存 系統 方法 | ||
1.一種設備故障后的數據安全保存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據庫、監視單元、讀取單元、對比單元、警報單元、信息處理單元、供電單元、傳輸單元和數據儲存單元;
所述監視單元用于監視設備,所述讀取單元用于對設備的工作信息進行讀取,該工作信息包括線路信息、工作溫度信息、功耗信息、環境氣體信息和環境噪聲信息,得到線路數據、工作溫度數據、功耗數據、環境氣體數據和環境噪聲數據,并將其傳輸至對比單元;
數據庫內部存儲有設備正常線路功率差值、正常工作溫度差值、正常功耗差值、正常環境氣體差值和正常環境噪聲數據差值,并將上述數據差值傳輸至對比單元;
對比單元將設備的線路數據、工作溫度數據、功耗數據、環境氣體數據和環境噪聲數據進行分析操作得到線路功率差值、工作溫度差值、功耗差值、環境氣體差值和環境噪聲差值,分析操作得到的各數據差值與數據庫內傳輸的正常數據差值進行對比得到對比結果,并將對比結果傳輸至信息處理單元;
信息處理單元將對比結果進行識別得到識別結果,并將識別結果傳輸至數據儲存單元和警報單元,識別結果用于觸發數據儲存單元的緊急保存或者正常保存;
所述讀取單元對線路信息、工作溫度信息、功耗信息、環境氣體信息和環境噪聲信息進行讀取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S1:持續獲取時間內間隔為Z1對應的實時設備功率,并分別標記為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將第一功率標記為V1,將第二功率標記為V2;
S2:設備的工作溫度包括起步階段、工作階段和結束階段,起步階段、工作階段和結束階段的時間分別標記為a、b和c,a、b和c均為預設值;
持續獲取a時間內的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之間的間隔為Z21,Z21為預設值,第一瞬時溫度標記為W11,第二瞬時溫度為W12,每隔Z21時間間隔記錄一次W12,最后一次記錄時間為a的末尾時間,且間隔無時間要求;
持續獲取b時間內的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之間的間隔為Z22,Z22為預設值,第一瞬時溫度標記為W21,第二瞬時溫度為W22,每隔Z22時間間隔記錄一次W22,最后一次記錄時間為b的末尾時間,且間隔無時間要求;
持續獲取c時間內的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第一瞬時溫度和第二瞬時溫度之間的間隔為Z23,Z23為預設值,第一瞬時溫度標記為W31,第二瞬時溫度為W32,每隔Z23時間間隔記錄一次W32,最后一次記錄時間為c的末尾時間,且間隔無時間要求;
S3:持續獲取時間內間隔為Z3對應的實時設備功耗,并分別標記為第一功耗和第二功耗,將第一功耗標記為X1,將第二功耗標記為X2,Z3為預設值;
S4:環境氣體信息包括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硫化氫濃度、一氧化碳濃度、甲烷濃度和乙炔濃度,持續獲取時間內間隔為Z4對應的第一環境氣體信息和第二環境氣體信息,第一環境氣體信息包括二氧化碳濃度C11、氧氣濃度C21、硫化氫濃度C31、一氧化碳濃度C41、甲烷濃度C51和乙炔濃度C61,第二環境氣體信息包括二氧化碳濃度C12、氧氣濃度C22、硫化氫濃度C32、一氧化碳濃度C42、甲烷濃度C52和乙炔濃度C62,利用公式計算獲取第一環境氣體參數O1,,利用公式計算獲取第二環境氣體參數O2,,α1、α2、α3、α4、α5、α6和β不為零且均為聯系因子,為設備內部的空氣系數,且為大于零的任一數字;
S5:持續獲取時間內間隔為Z5對應的實時設備噪聲,并分別標記為第一噪聲和第二噪聲,將第一噪聲標記為S1,將第二噪聲標記為S2,Z5為預設值;
Z1、Z21、Z22、Z23、Z3、Z4和Z5均為大于零的自然數;
所述對比單元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讀取預設線路數據的正常對比范圍值并標記為K1、工作溫度數據的正常對比范圍值并標記為K2、功耗數據的正常對比范圍值并標記為K3、環境氣體數據的正常對比范圍值并標記為K4和環境噪聲數據的正常對比范圍值并標記為K5;
2)、讀取數據庫內部的線路功率差值、正常工作溫度差值、正常功耗差值、正常環境氣體差值和正常環境噪聲數據差值,并依次標記為M1、M2、M3、M4和M5;
3)、接收讀取單元中的功率數據V1和V2,對比單元設置用于儲存功率數據的第一數據空間和第二數據空間,并標記為V11和V21,分別用于記錄V1和V2數據,在接收到新的V2數據后,將新的V2數據覆蓋V1數據,并將第一數據空間和第二數據空間的標記進行互換,并重復上述步驟進行儲存數據;
同理,對比單元內還設置有儲存工作溫度數據的W11數據空間和W21數據空間、儲存功耗數據的X11數據空間和X21數據空間、儲存氣體數據的1數據空間和1數據空間和儲存噪聲數據的S11數據空間和S21數據空間,利用公式計算獲取Qq=|Q21-Q11|,Qq包括線路功率差值Vv,工作溫度差值Ww、功耗差值Xx、環境氣體差值和環境噪聲差值Ss,Q21包括V21、W21、X21、1和S21,Q11包括V11、W11、X11、1和S11,利用公式Qq=|Q21-Q11|計算時,將相同類型的數據對公式進行替換,可得到Vv=|V21-V11|、Ww=|W21-W11|、Xx=|X21-X11|、=|1-1|和Ss=|S21-S11|;
4)、將線路功率差值、工作溫度差值、功耗差值、環境氣體差值和環境噪聲差值與設備正常線路功率差值、正常工作溫度差值、正常功耗差值、正常環境氣體差值和正常環境噪聲數據差值進行對比,對比方法包括:
(1)、經公式H1=|Vv*γ1-M1|,得到線路功率變量H1的數值,γ1為預設系數;
(2)、經公式H2=|Ww*γ2-M2|,得到工作溫度變量H2的數值,γ2為預設系數;
(3)、經公式H3=|Xx*γ3-M3|,得到功耗變量H3的數值,γ3為預設系數;
(4)、經公式H4=|*γ4-M4|,得到環境氣體變量H4的數值,γ4為預設系數;
(5)、經公式H5=|Ss*γ5-M5|,得到環境噪聲變量H5的數值,γ5為預設系數;
5)、將H1、H2、H3、H4和H5依次與K1、K2、K3、K4和K5進行對比,并將對比結果發送至信息處理單元;
γ1、γ2、γ3、γ4和γ5均為不為零的自然數;
所述信息處理單元包括以下工作步驟:
H1、H2、H3、H4和H5數值均分別在K1、K2、K3、K4和K5范圍內,則警報單元停止工作,數據儲存單元正常儲存;
H1、H2、H3、H4和H5任一數值超過K1、K2、K3、K4和K5范圍,則警報單元開始工作,數據儲存單元觸發緊急保存;
所述數據儲存單元包括數據儲存區域A、數據儲存區域B和應急儲存區域,傳輸單元用于傳輸實時的設備數據,設備數據輪流在數據儲存區域A和數據儲存區域B內進行覆蓋,將3-5次無差異的數據標記為第一權重數據、10-13次無差異的數據第二權重數據,20-25次無差異的數據標記為第三權重數據,并且將對應覆蓋次數無差異的數據轉移至應急儲存區域,在觸發緊急保存后,將第一權重數據、第二權重數據和第三權重數據在15-20次數據覆蓋過程中未保存的數據轉移至應急儲存區域。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故障后的數據安全保存系統的數據安全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數據安全保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傳輸單元將設備數據傳輸至數據儲存單元,數據儲存單元根據數據的權重和覆蓋差異對數據進行儲存;
步驟二:監視單元對設備的線路信息、工作溫度信息、功耗信息、環境氣體信息和環境噪聲信息進行監視,并且信息傳輸至讀取單元;
步驟三:讀取單元對各個信息進行讀取,得到線路數據、工作溫度數據、功耗數據、環境氣體數據和環境噪聲數據,并將其傳輸至對比單元;
步驟四:對比單元將設備的各項數據的差值與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并將對比信息傳輸至信息處理單元;
步驟五:信息處理單元根據對比結果觸發傳輸單元和警報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數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數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899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軟化死皮的聚丙烯干態無紡面膜
- 下一篇:一種苗木防蟲用高效施肥設備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