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88237.6 | 申請日: | 202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6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金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集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25/00 | 分類號: | G09B25/00;G01N33/00;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孫遠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太湖旅游***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二氧化碳 傳感器 教學 展示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二氧化碳傳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包括教學箱、二氧化碳發生機構和二氧化碳檢測機構,二氧化碳檢測機構由檢測腔、氣囊、進氣管、二氧化碳傳感器、排氣管、吸收管、球閥、伸縮軟管和呼吸器組成。該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在進行教學時,通過控制開關啟動加熱管,加熱管產生的熱量通過導熱板傳導至加熱室內部,加熱室內部的碳酸氫鈉固體受熱后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從導氣管通入通氣管中,在教學箱的外部轉動球閥,二氧化碳氣體通過球閥進入到伸縮軟管中,使用者在外部拉動呼吸器,感受到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對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原理進行了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氧化碳傳感器技術領域,具體為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
背景技術
二氧化碳傳感器是用于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機器。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作物干重的95%來自光合作用,因此,使用二氧化碳傳感器控制濃度也就成為影響作物產量的重要因素。
二氧化碳傳感器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國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按照用途,二氧化碳傳感器分為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該傳感器利用非色散紅外原理對空氣中存在的CO2進行探測,具有很好的選擇性,無氧氣依賴性,廣泛應用于存在可燃性、爆炸性氣體的各種場合;催化二氧化碳傳感器是將現場檢測到的二氧化碳濃度轉換成標準4-20mA電流信號輸出、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煉化、燃氣輸配、生化醫藥及水處理等行業和熱傳導二氧化碳傳感器。
但現有的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大多數人不了解,因此需要一種教學展示裝置來展現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基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教學展示裝置,包括教學箱、二氧化碳發生機構和二氧化碳檢測機構,所述二氧化碳發生機構固定安裝于教學箱的內部左側,所述二氧化碳檢測機構固定啊在于教學箱的內部右側。
所述二氧化碳檢測機構由檢測腔、氣囊、進氣管、二氧化碳傳感器、排氣管、吸收管、球閥、伸縮軟管和呼吸器組成,所述檢測腔固定安裝于教學箱的內部中部,所述氣囊設置于檢測腔的內部,所述進氣管固定連接于氣囊的正面,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固定安裝于氣囊的內壁。
優選的,所述排氣管固定連接于氣囊的右側,所述吸收管固定連接于排氣管的底部,所述球閥設置于排氣管的內部,所述伸縮軟管活動連接于排氣管的右端,所述呼吸器固定連接于伸縮軟管的右端,二氧化碳氣體從排氣管排出,在教學箱的外部轉動球閥,二氧化碳氣體通過球閥進入到伸縮軟管中,使用者在外部拉動呼吸器,感受到0.3%濃度的二氧化碳,從而對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原理進行了解,在教學完成后,關閉加熱管,停止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吸收管,使二氧化碳氣體通入吸收箱中,吸收箱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將二氧化碳氣體吸收,防止二氧化碳氣體排出,損害環境。
優選的,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對稱固定安裝于氣囊的內壁,所述球閥的頂部設置有閥門,閥門貫穿教學箱且延伸至教學箱的頂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從通氣管進入氣囊中,氣囊內部通入氣體后膨脹擠壓檢測腔的內壁,然后二氧化碳氣體從排氣管排出,氣囊內壁的二氧化碳傳感器會檢測出氣囊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
優選的,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由檢測盒、換氣孔、電源接口和信號傳感器組成,所述檢測盒固定安裝于氣囊的內壁,所述換氣孔開設于檢測盒靠近檢測腔的一側,所述電源接口固定安裝于檢測盒遠離檢測腔的一側,所述信號傳感器固定安裝于檢測盒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集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集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82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