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mock測試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87863.3 | 申請日: | 202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04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宏;羅濤;趙海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G06F16/955;G06F16/95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mock 測試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mock測試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涉及數據測試或接口測試領域。該mock測試方法應用于React Native框架,包括:客戶端利用React Native框架中的fetch函數,發送調用服務端接口的全局網絡請求;在全局網絡請求中攔截本地網絡請求,提取本地網絡請求的輸入參數,輸入參數包括請求地址和配置對象;根據預先配置好的配置文件,判斷請求地址中是否配置有mock服務接口;如果是,則接收請求地址通過mock服務接口返回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否則,取消攔截本地網絡請求數據,接收基于本地網絡請求于服務端接口返回的真實響應數據。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數據測試或接口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mock測試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mock測試是軟件工程中常見的調試手段,使用虛擬的對象來模擬不同意構造或不容易獲取的對象,以達到更高的測試覆蓋率。mock測試主要用前后端分離的項目中,前端頁面開發利用mock測試調用一個虛擬的接口,模擬接口的返回數據,不依賴外部的交互,即可完成頁面內容的開發。
目前,行內網頁端應用前后分離使用mock.js來完成虛擬接口的處理,mock.js的mock方式是通過在前端代碼里面進行js的代碼編寫進行mock,但其使用場景有限,例如在黑盒測試和聯調的場景中不可使用。而且,mock的數據通過開發來維護,對于表格等復雜的數據進行mock時,需要對復雜的規則進行理解并適配才可以解析,mock.js依賴js代碼,支持度不高。
在實現本公開構思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相關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在使用跨平臺框架React Native開發移動端頁面時,由于在移動端React Native框架中無法使用mock.js,也沒有其他開源的可在React Native中使用的mock測試方法,更加需要一種成熟的mock測試方法來解決移動端React Native框架下存在的后端接口不穩定或者第三方接口復雜等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公開提供了一種mock測試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
本公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mock測試方法,應用于React Native框架,包括:客戶端利用React Native框架中的fetch函數,發送調用服務端接口的全局網絡請求;在全局網絡請求中攔截本地網絡請求,提取本地網絡請求的輸入參數,輸入參數包括請求地址和配置對象;根據預先配置好的配置文件,判斷請求地址中是否配置有mock服務接口;如果是,則接收請求地址通過mock服務接口返回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否則,取消攔截本地網絡請求數據,接收基于本地網絡請求于服務端接口返回的真實響應數據。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mock服務接口為根據配置文件預先定義的虛擬服務接口,定義的虛擬服務接口可按照配置文件中的mock規則生成指定類型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返回接收請求地址通過mock服務接口返回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包括:請求地址通過mock服務接口生成對應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將生成的mock虛擬響應數據推送至客戶端,以使客戶端使用mock虛擬響應數據進行測試。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客戶端包括移動端。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請求地址為URL或域名,配置對象包括Headers、Cookies或StatusCode。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配置文件包括預先設定的請求協議和接口請求方式,其中:請求協議包括http、https或socket;接口請求方式包括GET、SET、POST或DELETE。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配置文件包括預先約定的請求字段信息、返回字段信息、枚舉字段信息、生成規則字段的生成規則或生成mock虛擬響應數據的mock規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78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