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86931.4 | 申請日: | 202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66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乾峰;李立宏;田小溪;付國強;任彬;張毳毳;梅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17/00 | 分類號: | A61F17/00;A61M3/02;A61M35/00;A61F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凱英 |
| 地址: | 710032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噴涂 一線 戰傷 急救 裝置 | ||
1.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包括急救裝置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前端面嵌入設置有太陽能板(408),所述太陽能板(408)的右側從上至下依次安裝有操作面板(4)、控制器(401)、電源連接座(402)和鋰電池(403),所述操作面板(4)右側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紅緯線感溫探頭(404)、緊急呼叫按鈕(405)、揚聲器(406)、第一LED報警燈(407),所述第一LED報警燈(407)下方從上至下依次開設有安裝腔(103)和便捷儲存腔(105),所述安裝腔(103)內側壁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繃帶撕膠座(104),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內部的左側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儲藥瓶(2)和生理鹽水儲存腔(3),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右側開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隱藏腔(107),多個所述隱藏腔(107)的中部均設置有刷子本體(6),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后方的右側開設有微型儀器放置腔(109),所述微型儀器放置腔(109)的內部設置有攜式制氧機放置腔、微型心電監護儀放置腔、血壓檢測儀放置腔和備用儀器放置腔;
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上端面設置有與儲藥瓶(2)相匹配的進液管口(201),所述進液管口(201)另一端的外側壁活動連接有噴壓蓋(202),所述噴壓蓋(202)的上端面設置有按壓頭(203),所述噴壓蓋(202)的左側從右至左依次連通有連接軟管(204)和噴頭(205),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上端面活動連接有密封收納蓋(209),所述儲藥瓶(2)的下方設置有微電機(5),所述儲藥瓶(2)的內部設置有與微電機(5)相匹配的旋轉軸(501),所述旋轉軸(501)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攪拌桿(5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瓶(2)內側壁的頂端從左至右依次安裝有液位傳感器(504)和殺菌燈(50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扣(7),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上方設置有與連接扣(7)相匹配的調節背帶(70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瓶(2)的內部設置有與噴壓蓋(202)相匹配的噴壓管(206),所述噴壓管(206)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過濾頭(20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左側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與生理鹽水儲存腔(3)相匹配的進液口(301)和出液口(30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本體(6)的右端固定連接有限位頭(601),所述限位頭(601)的右端固定連接有拉環(603),所述刷子本體(6)的左端活動連接有刷子頭(60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隱藏腔(107)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磁鐵(108),所述限位頭(601)的左側固定連接有與磁鐵(108)相匹配的鐵片(60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前端面設置有與儲藥瓶(2)相匹配的排管(208),所述電源連接座(402)、便捷儲存腔(105)和微型儀器放置腔(109)的前方均活動連接有連蓋(106)。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上端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有把手(101),所述把手(101)的右側設置有第二LED報警燈(4071),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支腳(102)。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噴涂型一線戰傷急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裝置主體(1)的長寬高分別為26厘米、26厘米和20厘米,所述微型儀器放置腔(109)的內側壁設置有防撞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693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