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86629.9 | 申請日: | 202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5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金亮;馮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廈門益呈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5/12 | 分類號: | C05G5/12;C05G3/80;C05F17/20;C05F17/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3005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疏浚 淤泥 制作 有機肥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淤泥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75?80重量份的河湖淤泥進行脫水篩分、壓濾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河湖淤泥;將處理后的河湖淤泥進行高溫殺菌,殺菌溫度為150?280℃,殺菌時間為20?40min,得到殺菌后的河湖淤泥;將殺菌后的河湖淤泥與去離子水混合,混合均勻后得到含水率為70?80%的河湖淤泥;在50?60℃的溫度下,將含水率為70?80%的河湖淤泥與發酵劑混合,發酵劑的添加量為淤泥重量的0.1?0.3%,混合均勻后進行發酵,發酵時間2?3天,得到發酵后的有機肥散料;將發酵后的有機肥散料進行造粒、烘干后,得到有機肥顆粒成品;本申請中的有機肥具有發酵效率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淤泥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河湖淤泥是指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并經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目前大部分的城市河湖淤泥淤積嚴重,為了保持河道的交通運輸順暢,通常需要對河湖淤泥進行疏浚;而疏浚河湖產生的大量河湖疏浚淤泥由于污水的長期排入,含有較多污染物,具有含水率高、強度低、滲透性差、異味重等特點,無法很好地處理河湖疏浚淤泥,很難進行再開發利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通過好氧發酵技術將淤泥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形成一種類似腐植質土壤的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熱量,可使堆料層溫度升高至55℃以上,從而殺滅病原體、寄生蟲卵和病毒,提高污泥肥分,主要由進料、預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發酵產物加工等工序組成。
通過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好氧發酵技術雖然可以對河湖淤泥進行處理,但發酵周期過長,發酵效率較低,導致時間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為了提高河湖淤泥制備有機肥過程中的發酵效率,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
本申請提供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利用河湖疏浚淤泥制作有機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75-80重量份的河湖淤泥進行脫水篩分、壓濾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河湖淤泥;
S2:將處理后的河湖淤泥進行高溫殺菌,殺菌溫度為150-280℃,殺菌時間為20-40min,得到殺菌后的河湖淤泥;
S3:將殺菌后的河湖淤泥與去離子水混合,混合均勻后得到含水率為70-80%的河湖淤泥;
S4:在50-60℃的溫度下,將含水率為70-80%的河湖淤泥與發酵劑混合,發酵劑的添加量為淤泥重量的0.1-0.3%,混合均勻后進行發酵,發酵時間2-3天,得到發酵后的有機肥散料;
S5:將發酵后的有機肥散料進行造粒、烘干后,得到有機肥顆粒成品。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首先對河湖淤泥進行脫水篩分,去除河湖淤泥中的的沙子和碎石等雜質,并經過壓濾后,對河湖淤泥進行高溫殺菌,并控制殺菌的溫度和時間,有效去除河湖淤泥中的有害微生物,減少有害微生物對有機肥成品品質的影響,進一步提高發酵效率,去除河湖淤泥的異味;后調節河湖淤泥的含水率,并加入發酵劑在50-60℃的溫度下進行發酵,有助于提高降解能力,減少發酵時間,提高發酵效率;最后將有機肥散料進行造粒、烘干后,獲得有機肥成品;綜上所述,通過對河湖淤泥進行高溫殺菌,控制河湖淤泥的含水率,并加入發酵劑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發酵,獲得發酵時間短、品質較高的有機肥成品。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預處理后的河湖淤泥含水率為10-15%。
通過采取上述技術方案,控制預處理后河湖淤泥的含水率,含水率較小時,部分有害微生物有一定的減少,同時也有助于進行后期的高溫殺菌步驟,節省成本的同時提高有機肥成品的品質。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殺菌溫度為180-250℃,殺菌時間為20-3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廈門益呈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廈門益呈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662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