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系統、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83731.3 | 申請日: | 2021-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534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樂宇明;蔡雄宇;蘭賓利;趙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樊濤 |
| 地址: | 300385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系統 攝像 模組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系統、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其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和像側面于近軸處均為凸面;第三透鏡,其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鏡,其物側面和像側面于近軸處均為凸面;第七透鏡,其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光學系統滿足關系:3.8<TTL/d15<4.3;TTL為光學總長,d15為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中各透鏡于光軸上的厚度之和。光學系統能夠兼顧小型化及良好的成像品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攝影成像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光學系統、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如何使便攜式電子設備實現進一步小型化成為了業界所關注的重點之一。而主要阻礙電子設備小型化的因素之一便是設備中的各種模組所占尺寸過大,妨礙了設備厚度的進一步縮小。進一步地,多片式設計的攝像模組往往屬于設備中尺寸較大的結構,而傳統的壓縮方法(如減少透鏡數量)雖然能夠縮短攝像模組于光軸方向上的尺寸,但卻往往會導致像質的下降,從而難以滿足電子設備在小型化設計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成像質量,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如何在實現攝像模組小型化設計的同時兼顧良好的成像品質,同樣成為了業界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如何在實現小型化設計的同時兼顧良好的成像品質的問題,提供一種光學系統、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
一種光學系統,沿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
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于近光軸處均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
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鏡,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于近光軸處均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鏡,所述第七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關系:
3.8<TTL/d15<4.3;
TTL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光學系統的成像面于光軸上的距離,d15為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中各透鏡于光軸上的厚度之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373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井光桿自動化清理器
- 下一篇:一種測試用例的生成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