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時監測油氣水三相流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81005.8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45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志衛;劉偉;李再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新星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F1/32 | 分類號: | G01F1/32;G01F15/02;G01F15/18;G01N27/22;G01N29/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遠君正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36 | 代理人: | 李寧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濱海新區濱海高***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時 監測 油氣 三相 流量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油氣水三相流量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同時監測油氣水三相流量的方法,包括進液管道和監測管道,進液管道的下方設置有進液機構,進液機構控制進液管道內流體的流量;監測管道設置在進液機構的一側,監測管道的內部及表面設置有監測部件,監測部件對監測管道內流入的流體所含的油氣水含率進行監測。該同時監測油氣水三相流量的方法,通過油氣水三相含率傳感器是由電容電導和超聲傳感技術來實現油氣水三相含率的監測,通過流量傳感器為渦街傳感器,得到監測管道內的整體流量,油氣水三相含率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通過油氣水三相含率傳感信號線和流量傳感信號線連接到主機上,通過主機上的分析軟件即可得到油氣水三相各自的流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水三相流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同時監測油氣水三相流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在各行各業都有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在石油石化行業的成就更為突出,在石油石化行業中,對油氣水的計量一直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油氣水三相計量,可以進行評估油氣生產效率,為油氣成產提供指導,尤其是對油氣水三相流量的計量更為重要。
目前,對于油氣水三相流量的計量,通常只能得到油氣水整體的流量,想要得到油氣水三相各自的流量,需要將管道內的流體收集后,在實驗室分析油氣水三相各自的含率,然后結合流量傳感器,即可得到油氣水三相各自的流量。這種方法沒有辦法實現管道內油氣水三相流量的實時在線監測,而且監測效率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以實現實時在線監測油氣水三相各自流量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種可以實現實時在線監測油氣水三相各自流量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同時監測油氣水三相流量的方法,包括進液管道和監測管道,所述進液管道的一端與油井的輸出端固定連通,所述進液管道的下方設置有進液機構,所述進液機構控制所述進液管道內流體的流量;
所述監測管道設置在所述進液機構的一側,所述監測管道的內部及表面設置有監測部件,所述監測部件對所述監測管道內流入的流體所含的油、氣、水含率進行監測。
優選地,所述進液機構包括進液閥,所述進液閥的內壁與所述進液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所述進液管道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增壓泵;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進液閥控制油井內的流體進入進液管道,而增壓泵的輸入端管口與進液管道的下表面進行連通,從而增壓泵對進液管道內的流體進行增壓,增加流體的流速。
優選地,所述進液機構還包括中間連接管道,所述中間連接管道的一側表面與所述增壓泵的輸出端外表面固定連通,所述中間連接管道的一端內壁固定套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中部表面固定套接有沖壓管,所述擋板的一側表面呈環形陣列固定貫穿連接有弧形出水管,所述中間連接管道的一側表面與所述監測管道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經過增壓泵加壓后的流體進入中間連接管道,由擋板對該流體阻擋,流體經過弧形出水管到達擋板的另一側進入監測管道,弧形出水管呈同一方向環形陣列在擋板的一側,因而加壓后的流體流出后與沖壓管相互作用,流體會產生轉速穩定的漩渦,該漩渦進入監測管道。
優選地,所述監測部件包括含率檢測裝置、流量檢測裝置及溫壓補償裝置,所述含率檢測裝置安裝在所述監測管道的表面,對所述監測管道內流體的三相含率進行監測,所述流量檢測裝置安裝在所述含率檢測裝置的一側,對所述監測管道內流體的流量進行監測,所述溫壓補償裝置安裝在所述流量監測裝置的一側,對所述監測管道內的溫度和壓力進行自動補償,所述溫壓補償裝置包括壓力變送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新星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新星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810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