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自然群組造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8099.3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34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興國;郭詩宇;高濤;陳明泉;陳興紅;熊啟云;蔡凌云;張西林;周瑜;史帥;汪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鐘祥市盤石嶺林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3/00 | 分類號: | A01G23/00;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倪建娣 |
| 地址: | 4319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然 造林 方法 | ||
1.一種近自然群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林地清理:對需要造林的地塊進行全面清理,去除藤蔓和雜灌;
2)整地與排布:在需造林的地塊中,對左上邊6m×6m的地塊進行全墾整地或穴狀整地,橫向間隔4m后,再對6m×6m的地塊進行全墾整地或穴狀整地,這樣操作直至需要造林地塊的橫向邊緣,縱向間隔4m后,再按前述步驟操作,直至縱向邊緣;
3)苗木規格:選用1~2年生實生苗,苗木要達到Ⅰ級苗標準,頂芽飽滿,造林時隨起隨栽,起運過程中注意保濕;
4)栽植:在已經進行整地的6m×6m的地塊中,根據樹種不同按照1~2m×1~2m株行距進行適當密植,外圍苗木離整地邊線半個株(行)距,栽植時間可選擇冬季至春季苗木萌動前,或當地適宜的其他造林季節;
5)周邊管理:沒有進行整地的地方采取天然更新,如果地被物較厚則需進行清理,以利于種子發芽;
6)幼林撫育:造林后的前3年對影響幼苗幼樹生長的雜灌和雜草進行清理,每年進行2次,分別于5~6月和8~9月進行;對采取天然更新地塊的幼苗幼樹,也按同樣方法進行撫育;
7)密度控制:在林分郁閉后自然整枝強烈時,需對林木進行密度調整,對干形差、長勢弱、有病蟲為害的林木進行伐除;
8)目標樹經營:在采取人工造林的每個6m×6m的地塊中,當樹木平均胸徑達到10cm以上時,選擇1~2株樹干粗壯通直、冠形飽滿、生活力強的樹木作為目標樹進行重點培育,對影響目標樹生長的干擾木進行伐除,5~10年后,再進行一次干擾木采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近自然群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所植樹種為櫟類,株行距可為1m×1m,栽植6排6列共36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近自然群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所植樹種為楠木類,株行距可為1.5m×1.5m,栽植4排4列共16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近自然群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5)天然更新的樹種中,選取高價值、高質量、高活力的樹木作為目標樹,每公頃控制在50株以內,并采取如步驟8)中的方法進行經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鐘祥市盤石嶺林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鐘祥市盤石嶺林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809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