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角孔雙密封防泄漏板式換熱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577527.0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950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舉飛;榮彬彬;王錦虎;奚龍;方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寶得換熱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9/00 | 分類號: | F28D9/00;F28F3/02;F28F3/10;F28F9/18;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江陰市輕舟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孫燕波 |
| 地址: | 214405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角孔雙 密封 泄漏 板式 換熱器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角孔雙密封防泄漏板式換熱器,包括多個堆疊的換熱板片,以及位于釬焊后的換熱板片兩側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在所述前端板上設置有若干接管,所述若干接管與換熱板片對應位置開設的角孔連通;在所述角孔一周形成有第一密封面,相鄰兩個換熱板片之間的第一密封面相互焊接,堆疊之后的最外側兩張板片的第一密封面與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焊接,從而形成第一道密封,在所述角孔的第一密封面外圍設置第二密封面,相鄰兩個換熱板片之間的第二密封面相互焊接,從而形成第二道密封。本發(fā)明可以提高板式換熱器角孔處的密封性,同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介質泄漏,防止整套系統(tǒng)報廢,確保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降低使用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換熱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角孔雙密封防泄漏板式換熱器。屬于節(jié)能換熱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板式換熱器通常是用聯(lián)接在一起的傳熱板片組成的。這些傳熱板片上有波紋并均開有便于介質流通的角孔,當這些傳熱板片聯(lián)接在一起時這些角孔將在板式換熱器內(nèi)形成換熱介質的匯通流道。這些傳熱板片被焊接或釬焊在一起,但也可使用密封墊片作為傳熱板片之間的密封裝置。
在釬焊板式換熱器行業(yè)中目前還沒有一種換熱器角孔處的結構可以防止當一種介質在泄漏時不會流入另外一個系統(tǒng)中,通常一側泄漏將會發(fā)生一種介質流入另外一個系統(tǒng),且無法預警,偶有發(fā)生因介質在角孔處泄漏而引起的整套系統(tǒng)報廢情況,在芯片浸沒式冷卻系統(tǒng)中一旦發(fā)生孔口位置的泄漏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現(xiàn)急需一種可解決上訴問題的孔口防泄漏結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提供一種角孔雙密封防泄漏板式換熱器,提高板式換熱器角孔處的密封性,同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介質泄漏,防止整套系統(tǒng)報廢,確保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降低使用成本。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角孔雙密封防泄漏板式換熱器,包括多個換熱板片,換熱板片進行180°旋轉交替堆疊,板片與板片之間采用銅箔或其它的釬料進行焊接,以及位于釬焊后的換熱板片兩側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在所述前端板上設置有若干接管,所述若干接管與換熱板片對應位置開設的角孔連通,并與換熱板片表面的波紋形成介質換熱通道;
在所述角孔的一周形成有第一密封面,相鄰兩個換熱板片之間的第一密封面相互焊接,堆疊之后的最外側兩張板片的第一密封面與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焊接,從而形成第一道密封,在所述角孔的第一密封面外圍設置第二密封面,相鄰兩個換熱板片之間的第二密封面相互焊接,而堆疊之后的最外側兩張板片的第二密封面與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焊接,從而形成第二道密封。
優(yōu)選地,在所述換熱板片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間開設有泄漏匯集信號孔。
優(yōu)選地,所述泄漏匯集信號孔與板片平面的高度為H,孔徑6mm,泄漏匯集信號孔為敞口式結構,底部寬度L3=12mm,開口寬度L4=18mm。
優(yōu)選地,所述泄漏匯集信號孔開設在板片每個角孔外圍靠近換熱板片工作區(qū)域,每個角孔位置的所述第二密封面分別將角孔和泄漏匯集信號孔包圍起來,所有換熱板片上同一位置的泄漏匯集信號孔與前端板上對應位置開設的孔構成泄漏匯集信號通道。
優(yōu)選地,在所述泄漏匯集信號通道內(nèi),通過壓力傳感器的形式進行泄漏信號捕捉或引流出來采用雨滴感應器形式進行信號捕捉。
優(yōu)選地,在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間設置一圈導流槽,所述導流槽與泄漏匯集信號孔導通,相鄰兩塊換熱板片上的導流槽相對布置之后形成導流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導流槽的截面為敞口式結構,導流槽的深度h為0.5H,底部寬度L1=1.5mm,槽口寬度L2=4mm。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本發(fā)明結構制造簡單,無需增加過多成本;
2.本發(fā)明結構可以解決換熱器因介質在角孔位置泄漏而導致一個系統(tǒng)中的介質流入另外一個介質系統(tǒng)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寶得換熱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江蘇寶得換熱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75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