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接入層的內生智慧和數字孿生的實現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7024.3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129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9 |
| 發明(設計)人: | 孫軍帥;王瑩瑩;李娜;趙蕓;張慧敏;孫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10 | 分類號: | H04W24/10;H04W24/06;H04W88/18;H04L67/5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姜精斌 |
| 地址: | 100053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入 智慧 數字 孿生 實現 方法 設備 | ||
一種非接入層的內生智慧和數字孿生的實現方法及設備,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終端的第一AIF在操作維護系統中的第三分布式AI系統的控制或管理下,為所述第一DTF提供AI能力驅動;所述終端的第一DTF,同步獲得第一NAS功能體的相關信息,并利用所述第一分布式AIF提供的AI能力驅動,在線仿真第一NAS功能體的功能,以及,獲取第一測量數據并向核心網中的第二DTF上報第一測量數據,所述第一測量數據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種:第一NAS功能體的相關信息、第一AIF的運行狀態、第一DTF的運行狀態、網絡側的AI運行所需要的支撐數據。本發明實施例實現了一種具有內生智慧和數字孿生功能的非接入層,并能夠減少操作維護系統與被管理對象之間的信息上報的開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非接入層(Non Access Stratum,NAS)的內生智慧的實現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第四代/第五代移動通信(4G/5G)網絡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為外掛式AI,即通過網絡側(基站、核心網)和終端側給AI功能節點上報AI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在網元外部運行AI相關的處理,AI功能節點進行數據收集、處理、AI模型訓練,并把AI運行的結果或者產生的策略(Policy)再發送到網絡中。
目前4G/5G網絡中的AI為外掛式AI,運行在操作與維護(Operations andMaintenance,OAM)系統中,存在兩個無法克服的挑戰:1)為了使AI運行結果更準確或者更具有有效性,需要把大量的、實時的、細顆粒度的測量信息上報到OAM系統,這種方法帶來的代價(Cost)還是互操作性(異常件互聯互通)都難以在商用網絡中商用;2)因為OAM與網絡側連接的傳輸網絡本身的限制,AI對網絡的有效性依靠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導致AI運行的結果或者產生的策略可能無法匹配網絡的需要,難以體現AI給網絡帶來的增益,從而難以實現智慧網絡的愿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非接入層的內生智慧和數字孿生的實現方法及設備,實現了一種具有內生智慧和數字孿生功能的非接入層,并能夠減少操作維護系統與被管理對象之間的信息上報的開銷。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所述終端的非接入層NAS包括有第一數字孿生功能DTF和/或第一人工智能功能AIF;其中,
第一AIF,用于在操作維護系統中的第三分布式AI系統的控制或管理下,為所述第一DTF提供AI能力驅動;
第一DTF,用于同步獲得第一NAS功能體的相關信息,并利用所述第一分布式AIF提供的AI能力驅動,在線仿真第一NAS功能體的功能,以及,獲取第一測量數據并向核心網中的第二DTF上報第一測量數據,所述第一測量數據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種:第一NAS功能體的相關信息、第一AIF的運行狀態、第一DTF的運行狀態、網絡側的AI運行所需要的支撐數據。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DTF,還用于在仿真所述對應的第一NAS功能體的功能時,執行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種:預測所述對應的第一NAS功能體的狀態、對所述對應的第一NAS功能體的運算負荷進行分解、預執行控制信令以實現端到端控制代價的最小化和控制信令方案的選擇、所述終端的各個第一NAS功能體之間協作的最優邏輯路徑選擇。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DTF包括至少一個第一DT系統,每個第一DT系統分別仿真一個第一NAS功能體;
所述第一AIF包括有與每個所述第一DT系統相對應的第一分布式AI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分布式AI系統、第二分布式AI系統和第三分布式AI系統分部是分布式AI功能的不同部分,共同執行預定AI算法或預定任務,所述第二分布式AI系統是設置于核心網的分布式AI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702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重入漏洞的檢測與修復方法、系統
- 下一篇:相機鏡頭與光源的對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