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4714.3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27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海生;劉守平;高永勝;蔡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0/00 | 分類號: | A01G20/00;A01G22/60;A01G24/12;A01G24/15;A01G24/22;A01G24/28;A01G24/50;A01G25/02;E02B3/04;A01G9/029;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海貿律師事務所 33347 | 代理人: | 曹理尚;胡小方 |
| 地址: | 3112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庫岸消落帶 生態 修復 方法 | ||
1.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清理岸坡,在低水位時期,對消落帶庫岸上的雜物、雜草、石塊和垃圾等進行清理,使庫岸表面整潔;
步驟二:鋪設基質袋,根據岸坡的地形,在清理后的庫岸上鋪設裝滿生長基質的基質袋,基質袋依次排列設置,基質袋鋪設的水平方向與庫岸的水平方向相平行;
步驟三:固定基質袋,通過鐵絲網對鋪設完成后的基質袋進行壓緊固定,通過錨桿對鐵絲網的四周和中間部位進行安裝固定;
步驟四:植物種植,根據岸坡的地形地貌特征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再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特征選擇播種時間,以及做出不同的栽植要求;
步驟五:植物灌溉,通過噴灌系統對基質袋和基質袋上的植物進行噴灌;
步驟六:定時維護,及時對枯黃、枯死或者倒伏的植株進行清除、修剪和補種,對出苗差的種植區,及時補播或補種植物種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袋為采用土工布制成的土工布袋,土工布袋的開口直徑為8cm-15cm,長度為15m-25m,所述土工布袋沿“U”形依次水平排列于庫岸上,土工布袋的兩端密封,相鄰的土工布袋首尾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袋內的生長基質由泥炭、樹皮和珍珠巖按質量比1:2:1混合后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絲網設置為菱形網格狀或方形網格狀,采用鍍鋅鐵絲制成,鐵絲網的規格為8-16mm,網格孔為4-8cm×4-8cm,鐵絲網的四周與錨桿固定連接,根據鐵絲網的尺寸面積在中間增加錨桿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狗牙草、馬蹄金中的至少一種,播種的時間為晚春和初夏低水位時,播種的量為狗牙根4-6g/㎡、馬蹄金3-5g/㎡,在播種前保持土工布袋的水分充足,種子與細沙土或者基質營養土混勻,播種時將種子播撒至基質土工布袋之間的縫隙中,不同植物交替撒播,播種后及時澆水灌溉,覆蓋一層秸稈或無紡布,減少水分蒸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袋為采用無紡布和遮陽網構成的植生袋,植生袋的袋口直徑為0.5m-1m,長度為0.8m-1.5m,植生袋內裝填生長基質后平鋪高度大于30cm,依消落帶庫岸的地勢堆砌1層以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內的生長基質由樹皮和耕植土按質量比3:7混合后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絲網設置為菱形網格狀或方形網格狀,采用鍍鋅鐵絲制成,鐵絲網的規格為15-20mm,網格孔為18-23cm×18-23cm,鐵絲網的四周與錨桿固定連接,根據鐵絲網的尺寸面積在中間增加錨桿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水竹、細葉水團花中的至少一種,栽植的時間為水冬季和早春,水竹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竹稈挺拔、枝葉繁茂、枝節正常、立竹胸徑為3 cm左右、2-3株為一叢的水竹,細葉水團花選擇1年生苗,生長健壯、根頸部直徑0.7cm以上的細葉水團花,不同植物分區塊種植。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庫岸消落帶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灌系統設置于消落帶庫岸較平滑的區域,噴灌系統的噴嘴朝上扇形噴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未經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471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