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的原模圖構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4606.6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959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沙金;肖致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M13/11 | 分類號: | H03M13/11;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4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原模圖 構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的原模圖構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根據構造要求,隨機生成初始的原模圖,計算每個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步驟二、構造神經網絡,使用已有的迭代解碼閾值數據訓練神經網絡;步驟三、對已有結果中最優的若干個解進行隨機變化,得到新的待嘗試的原模圖;步驟四、使用步驟二中訓練得到的神經網絡預測新的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根據預測結果依次計算實際的迭代解碼閾值,若發現更優解則回到步驟二;步驟五、將已有數據中的最優解作為構造結果。本發明使用神經網絡對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進行預測,提高了搜索的有效性,減少了迭代解碼閾值的計算次數,從而提高了搜索效率,適用于較大范圍內的碼長和碼率原模圖的構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中信道編碼的構造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高效的原模圖構造方法。
背景技術
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最早由R.Gallager提出,其廣泛應用于無線通信和閃存糾錯領域中。當碼長足夠長時,LDPC碼的糾錯性能可以逼近香農極限。然而,普通的LDPC碼面臨編碼計算量大、解碼器復雜度高等問題,使其難以應用于實際場景。
基于原模圖的LDPC碼廣泛應用于無線通信等領域,其特殊結構使其具有簡單的編碼算法和高效的解碼算法。基于原模圖(protograph)的LDPC碼的性能還可以通過直接分析原模圖得到,相比傳統的蒙特卡羅法進行性能仿真要高效很多。因此,構造一個優秀的原模圖是基于原模圖的LDPC碼的構造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原模圖的性能通常由兩個指標來評價。一個指標是碼字間距線性增長的性質,目前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判斷方法。另一個指標是迭代解碼閾值,目前通常使用密度演化(density evolution)的方法來計算得到,迭代解碼閾值越小,原模圖就越好。現有的構造原模圖的方法,通常都是通過隨機搜索或者貪心優化的方式,不斷枚舉滿足碼字間距線性增長條件的原模圖,使用密度演化計算其迭代解碼閾值,然后找到迭代解碼閾值最小的那個作為最終結果。然而,密度演化的計算量較大,并且難以使用硬件進行加速,使其成為了搜索優秀原模圖的過程中的主要時間瓶頸。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的原模圖構造方法,能夠僅通過少量次數的密度演化就得到迭代解碼閾值較小的原模圖,從而實現很高的構造效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的原模圖構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構造要求,隨機生成初始的原模圖,計算每個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
步驟二、構造神經網絡,使用已有的迭代解碼閾值數據訓練神經網絡;
步驟三、對已有結果中最優的若干個解進行隨機變化,得到新的待嘗試的原模圖;
步驟四、使用步驟二中訓練得到的神經網絡預測新的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根據預測結果依次計算實際的迭代解碼閾值,若發現更優解則回到步驟二;
步驟五、將已有數據中的最優解作為構造結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使用神經網絡對原模圖的迭代解碼閾值進行預測,提高了搜索的有效性,減少了迭代解碼閾值的計算次數,從而提高了搜索效率。此外,本發明使用的方法具有較大的通用性,可以適用于較大范圍內的碼長和碼率的原模圖的構造,并且不依賴手動構造的經驗和技巧,同時還能得到性能比公開文獻中更好的結果。
附圖說明
本發明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圖2為神經網絡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與其他構造算法收斂效率的對比圖;
圖4為本發明與已有結果迭代解碼閾值的對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46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狀態分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濃源奶月餅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